黎小龙
《f小调小奏鸣曲》是黄虎威先生于1962年为庆祝次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建校十周年而创作的,当时以《第一小奏鸣曲》为曲名,刊载在学院编印的《院庆创作丛刊》上。20世纪80年代末,此曲经过修订,改以《f小调小奏鸣曲》为曲名,首次发表在《音乐创作》1989年第三期。1990年9月28日,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的音乐会上,《f小调小奏鸣曲》由青年钢琴家王雁首次演奏。
1990年10月29日,在四川省举办的第四届“蓉城之秋音乐会”开幕式上,《f小调小奏鸣曲》由四川音乐学院青年钢琴家白涛演出。经该音乐节的艺术委员会评定,此曲获创作一等奖。
作品取材来自于藏族民间音乐。作为巴蜀儿女的黄先生,借自己的音乐作品《f小调小奏鸣曲》,力图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无比热爱。黄先生说:“《f小调小奏鸣曲》是一首非常传统的奏鸣曲。不过,虽然传统。但我的音乐很受欢迎!”的确,古人云:“言为心声”。对我而言,就是“音为心声”。黄先生的作品是思想与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表达,借音乐说出心中的话,抒发真情实感。作品注重体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和地方音乐特色,刻意追求美好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与多声写法。
作品用奏鸣曲式写成。创作的时候,正是中国钢琴创作的繁荣时期。现代创作技法还处于懵懂时期。不过,此时黄先生的作品,已经开始了一些新奇、大胆的尝试。虽说音乐是在西方传统奏鸣曲式结构下完成的,但在取材方面来自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在该作品中,作曲家在旋律、和声、两个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力求使该作品更加的民族化。
一、旋律
1.旋律的凝聚力。旋律的凝聚力是把分散的、互不相干的音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主音、稳定音级。
在黄先生的《f小调小奏鸣曲》呈示部主部的旋律中(例1是《f小调小奏鸣曲》的旋律),因为有了调式——f羽调,使得分散的音变成有组织的、彼此有一定关系的音。主音“f”是调式的中心音,上下五度(即c和降b)音对它进行支撑。尤其是上方属音“c”,对主音“f”有强烈的支撑作用。此外,主音“f”是调式中最稳定的音,最有吸引力的音,调式中所有的音无论怎样运动,都受主音吸引,都直接或间接的倾向主音“f”。
有调性的旋律,就是在这样一种有机的调式组织中不断地进行着,音的走向总受调式组织地支配,受主音、稳定音的吸引。
不同的调式是对旋律进行不同的着色,而旋律的凝聚力仍然在于以主音为主的主音级。下例(例2)a是以升C音为主音的羽调式,属音升G、下属音F对它进行支撑。下例b是以E为主音的宫调式。这两条旋律虽然调式不同,但是旋律以主音为主的稳定音级的凝聚力是相同的。
从全曲看,《f小调小奏鸣曲》有多次离调和转调,这就使得全曲中心音的转移问题,稳定音级也就发生变化。不过,旋律的整体一般都只有一个主调。离调和转调都是暂时到副调,所有的副调都被主调吸引,都倾向于主调。就旋律而言,主调的主音——“f”仍然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2.旋律的组织力。旋律的凝聚力是把分散的、互不相干的音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力量。
但是,在黄先生《f小调小奏鸣曲》中的旋律呈现在听众面前的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总是表现某种乐思,总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而且,这种表现是集中的,不是分散的。它的音乐材料总是统一的而不是零散或拼凑的。它总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不是平铺直叙、索然无味的,换句话说,在整体中总是有对比部分的。此外,这个有机的整体总是完整、精炼而不是冗长拖沓或残缺不全的,换句话说,乐曲的整体是完整、平衡的。
把旋律组织成一个集中、统一、又富有对比、且整体是完整、平衡的有机体,使之成为一首有表现力的乐曲(或乐曲的旋律部分)“力量”,就是旋律的组织力。
旋律的组织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旋律材料的选用。《f小调小奏鸣曲》中的旋律取材来自于藏族民间音乐,正是因为全曲的材料统一、集中且精煉使之成为一首有表现力的乐曲。(见例1)
(2)旋律节奏的安排。节奏既具有旋律凝聚力,又具有旋律组织力。如前所述,分散的乐音由于有了某种有机的节奏便能使之成为旋律,而全曲的节奏更具有使全曲成为有机体的作用。
节奏的呈现,总是有一定的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节奏形态,称为节奏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乐句、乐节或乐汇),总是由某种节奏型组成。一支旋律一般贯穿着一个或两个节奏型,这种节奏型的贯穿,对旋律起着很重要的组织力的作用。情绪比较单一的旋律,全曲的节奏往往比较一致,往往是某种节奏型在全曲的贯穿。(如例1)该旋律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对乐曲更是起了很大的凝聚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节奏的组织里。
二、非三度叠置的和声的使用
许多20世纪的音乐都是以三度叠置的和弦为基础,但在黄先生的《f小调小奏鸣曲》中却大量的使用二度叠置、四度叠置,以及各种不同音程结合的和弦。即使以三度叠置和弦为基础的音乐,也经常使用新的三度音结合的类型,就向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种无限的和声材料集结的结果之一是,区分和弦音和非和弦音很困难和不可能。还有,这些和声有时看起来似乎或多或少是一些独立于和声的线条偶然结合的结果。
1.和声结构
(1)四、五度式及其同音组变和弦
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商、角、羽三个音级上:
(2)小三和弦四音列式及其同音组变和弦。和弦的基本形式只建立在羽音上,其音程结构为小三、纯四、纯五:
(3)小七和弦四音列式及其同音组变和弦
和弦的基本形式只建立在羽音上:
2.和声进行
(1)和声的连接。和声的连接,涉及到根音、低音与和弦的结构类型及音组是否变化这几个方面。与三度结构的和弦相比,在五声纵合性结构的和声中,由于其和声结构类型的多样化,因而在和声连接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声的连接总的可分为同根音和弦连接与不同根音和弦连接两类。
(2)同根音和弦的连接
在相同根音的同音组和弦或不同音组和弦之间的连接,由于和弦结构类型、音程结构、和弦音数量与声部进行及低音等方面均可能发生变化,因而能够产生和弦紧张度.与和声色彩的变化。但由于没有根音的变化而缺少运动的作用。
下例是几种同根音和弦的连接:
(3)不同根音和弦的连接。不同根音和弦之间的连接,音组与低音可以同时发生变化,也可以保持不变。
不同根音和弦之间的连接,主要特点就是根音发生了变化。
3.和声的进行。以调式主和弦为中心的各级和弦的连接,即形成和声的进行。
保持式。持续保持同一和弦根音(一般常用主和弦),这种处理方式的和声效果稳定。持续保持的和弦织体可用持续音长音式:或采用节奏性的处理:或采用分解音型、固定音型等的方式。也可在保持根音的情况下,改变和弦的组成音或和弦结构形态。
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够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历史上曾经将外来乐器琵琶、扬琴等消化变成民族乐器。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琴、小提琴等外来乐器也将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所孜孜追求的“钢琴音乐的中国学派”,将来也一定能在世界钢琴音乐的发展中做出特别的贡献,奉献给世界以不同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黄虎威三首钢琴作品简析》 黄虎威 《钢琴艺术研究》 1997.
[2]《论旋律的结构力》 邹承瑞 《音乐探索》2006年第1期.
[3]《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 宋 瑾 译 2004.6.
[4]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樊祖荫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