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李宁,李芳,张英(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00)
浅析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起始教学
崔静,李宁,李芳,张英
(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00)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笔者所在学院新开设的一门信息类的基础课,其有别于地方院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该课程以信息处理的流程为主线,主要涵盖了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这七大模块。课程内容概念繁多,理论性强,知识枯燥且相对抽象,同时课时数量较少。因此如何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所学知识,同时尽量避免面对枯燥的知识出现的畏惧、懈怠等消极情绪,以上种种便成为了摆在教员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课程并且融入其中,最终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新知识与新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学初期,教员大都采用原先的先抽象理论,后实际验证的思想,即先给学员们在头脑中灌输了抽象的知识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陌生、学员在接受时往往感觉茫然不知所措,很难理解知识点的精髓所在,以至于在后期即使有相应的实践验证环节,学员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于更加混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学员在学习知识前,头脑中没有任何关于新知识的概念,既没有关联现实的问题,更不存在抽象的理论基础,因此就会造成学习理论知识时的混沌状态。
(2)学员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的积极性由于抽象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大打折扣,正如斯托里亚尔所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思维变得消极,那么所学的东西只能成为学员头脑中的负担而非有用的知识。
因此,为了更好地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实践验证到抽象认知”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以“信息的交换与传输技术”章节中的“通信系统模型”这一小节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对于理解通信系统模型,可先让学员从日常的通信方式想起,以学员最为熟悉的计算机网络为例,通过分层设置讨论问题,逐层深入,使学员从实际入手,一点一滴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问题中,最终在学员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通信系统模型,并与实践进行了有效关联。主要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兴趣具有化难为易,变苦为乐的作用,学员一旦对上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便会主动进取,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员的实际,正视存在的问题,善于从学员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其大胆联想、猜测以发现“成果”,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启互发,最终将思维融为一体。
例如,在讲授“信息交换技术”时,教员通常是将三种交换技术依次进行讲解,这种平铺直叙的方式会使学员感觉索然无味,其思维状态是消极的甚至是停滞的。为了激发学员的“思维区”,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连环套”的方式,即连续为学员设置“陷阱问题”,使其深陷其中,而后再在教员的启发之下寻求解救之法。正如《论语》中提到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育,我们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造“愤”、“悱”的问题情景,在他们知道一点点又不全知道的情况下进行启发。具体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跌宕起伏的教学情境,使学员既感受到寻求知识的不易,又能体会到找到正确答案时的欣喜与满足,使其在接受知识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不同的学员常常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他们对教员的教学倾向不尽相同,有的学员对于教员的启发思维能积极跟随,并主动思考,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而对于那些依存型较强的学员而言,则更希望等待教员讲出最终的结果。为此,教员既应激励和尊重学员的自主思考、学习,又应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给予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确定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定向,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图1 “实践到理论”教学示例流程图
图2 激发学员思维的教学设计流程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员在授课之初,需要对学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尽管可能只是初步的了解,但却对学员后期的课程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员的状况进行摸底。问卷中主要设置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调查学员已掌握的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储量,通过这一过程可看出学员知识储备方面的层次差异。
(2)调查学员在前期学习类似课程中的考核成绩、所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通过这一过程可判断出学员学习能力方面的层次差异。
(3)调查学员对于课程内容的预期是如何的,即通过本门课程学员都想学到哪些知识,通过这一过程可判断出学员对于课程的初步兴趣度有多大,教员在后期的备课环节需要做出哪些改进等。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前的调查问卷,可使教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员的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点做到胸有成竹,进而可以更加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为构建良好的起始教学打下基础。
基于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开创良好的起始教学对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文中提到的三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再配合其他一些教学手段,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刘运通,梁燕军.依据认知规律的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3.
[2]董芳等.把握认知规律,立足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
[3]鲍占君.“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研究,2009,10.
Original Teaching;Active Thinking;Irectional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 on How to Make Origin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s Class
CUI Jing,LI Ning,LI Fang,ZHANG Ying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0)
1007-1423(2015)30-0039-03
10.3969/j.issn.1007-1423.2015.30.011
崔静(1982-),女,河北阜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李宁(1982-),男,河北衡水人,讲师
李芳 (1981-),女,河北宁晋人,讲师,网络安全
张英(198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网络安全
2015-09-17
2015-10-11
一门课程的起始教学,经常可以影响学员对整门课程的关注程度,如何优化课程的起始教学,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融入到课程中,是很重要的。基于此,提出“实践到理论”、“让学员愉快学习”及“分层定向培养”等多项教学策略,旨在打造良好起始教学,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
起始教学;活跃思维;分层定向
211工程《信息技术基础》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The original teaching of a class usually affects the student's attention rate on this class.How to optimize original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integrate into course becomes the main research problem.Proposes some teaching ways such as"form practice to theory","let students study happily"and"train directionally and hierarchically"in order to make good original teaching and create active study atm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