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2015-09-28 07:20周洪斌许礼捷董袁泉沙洲职业工学院张家港215600
现代计算机 2015年30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岗位

周洪斌,许礼捷,董袁泉(沙洲职业工学院,张家港 21560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周洪斌,许礼捷,董袁泉
(沙洲职业工学院,张家港 215600)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当前,全国各地区正大力推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解决中职、高职教育脱节问题,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1]。课程体系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最有效载体,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2]。

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沙洲职业工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13年开始与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展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在调研中职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培训中心与企业四方联动,围绕“知识衔接、能力递进、素质拓展”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嵌入NIIT国际精品课程,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中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基础

为有效开展合作,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成立了中高职衔接工作小组[3],由两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务处、督导处、系部及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中高职衔接工作小组就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技能考证、升学转段要求以及新生入学注册、教学管理协调等方面定期进行交流、协调、推进和落实。

在中高职衔接工作小组的指导下,两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归纳、总结中高职阶段职业岗位面向及核心能力要求。

(1)中职阶段学生职业岗位面向

中职阶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中职阶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2)高职阶段学生职业岗位面向

高职阶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阶段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根据中高职阶段职业岗位面向,明确中高职阶段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1)中职阶段学生职业证书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应取得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表3所示。

表3 中职阶段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2)高职阶段学生职业证书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应取得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如表4所示。

表4 高职阶段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中高职阶段职业岗位面向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分阶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的衔接。

(1)中职阶段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主要面向计算机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线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与办公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电子商务、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职阶段要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软件服务外包、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从事计算机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支持等岗位,并具备良好素质和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围绕“知识衔接、能力递进、素质拓展”的主线,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1)知识衔接

课程知识的衔接应当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紧扣中高职共同的培养目标,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打好技能基础;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能力递进

对于职业岗位能力,中职教育应强调基本技能,高职教育注重复杂技能;中职教育应注重特定岗位技能,高职教育关注综合技能。

(3)素质拓展

中职阶段应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应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将中职阶段的岗位技能训练拓展到高职阶段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

中职阶段的网络模块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的网络模块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阶段的网络基础应用模块衔接高职阶段的网络系统构建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中高职网络模块课程的衔接

以国际精品课程嵌入为契机,中高职院校、NIIT培训中心、企业共同参与,贯穿中高职两个阶段,一体化设计中高职有机衔接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做到既有衔接,又有综合;既有分层,又有提高。与NIIT合作,采取课程嵌入或置换的方式,吸收采用了NIIT的MCLA课程教学方法和相应的考核方法。以NIIT课程模块为主线,在中职阶段的1-4学期中贯穿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在高职阶段1-4学期着重加强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的5-6学期则通过NIIT中心的实训锻炼,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阶段的多媒体应用模块,衔接高职阶段的NIIT模块中的网页开发基础课程,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阶段的多媒体应用模块与高职阶段的NIIT网页技术模块衔接

中职阶段的编程基础模块,衔接高职阶段的NIIT程序开发模块,如图3所示。

4 结语

图3 中职阶段的编程基础模块与高职阶段的NIIT程序开发模块衔接

总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共同组成部分,只有实现知识衔接、能力递进、素质拓展,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才能使受教育者具备主要岗位能胜任、次要岗位能迁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3:12-15.

[3]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Specialty of Computer Network

Construction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Network

ZHOU Hong-bin,XU Li-jie,DONG Yuan-quan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jiagang 215600)

1007-1423(2015)30-0010-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5.30.003

周洪斌(1981-),男,江苏张家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许礼捷(1972-),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董袁泉(1974-),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2015-09-22

2015-10-15

以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在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中高职阶段不同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遵循“知识衔接、能力递进、素质拓展”的原则,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2014年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苏教职〔2014〕21号)、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No.2015SJD585)、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苏教师〔2014〕23号)

Takes the opportunity of Jiangsu Provinc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carries out specialty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ed different stages in vocational career-oriented jobs,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Then builds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network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knowledge linkage,abilities progressive,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岗位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