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唐法教授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2015-09-25 08:52:42康朝霞刘银妮何权杨云张红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后遗夹脊神经痛

康朝霞,刘银妮,何权,杨云,张红星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00;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 430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武汉 430000)

张唐法,男,汉族,1943年2月出生于上海。于1960年9月至1966年3月师从上海陆氏针灸流派创始人陆瘦燕之徒、上海针灸名医杨钧伯,得其真传。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班,分配到武汉市中医院,1970年至今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行医近50载,主张针药并举,内外兼攻,善治疑难杂症,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张唐法主任医师历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市针灸学会会长,湖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 4、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张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独立思考,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其擅长运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且对该病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师诊,聆听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对其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进行介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局部遗留迁延不愈的神经痛,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缠绵不愈,顽固难除。本病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50%~75%会发生顽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且有的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发作时疼痛非常剧烈,患者寝食不安,甚或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个别的患者甚至有自杀意向,因此寻求一种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成为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张教授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联合心理疏导的“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 理论基础

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仍无统一定义,较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2]。按照该定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在带状疱疹发病人群中为 19.2%,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3],50岁以上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50岁以下者的14倍[2]。

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带状疱疹发病期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后,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4],当宿主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而产生神经痛[5]。这些改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多,此为中枢神经病变[6]。周围神经方面与患者脊髓后根神经纤维受损有关[7]。

2 针灸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优势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剧烈且顽固,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疼痛折磨而苦不堪言。西医目前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与方法,治疗多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区域神经阻滞及综合疗法等,但药物疗效也不尽满意,治愈后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大多有一定的副反应,致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针灸疗效肯定[8-9],且相比西药治疗具有安全、无副反应的优点。尽管针刺镇痛的机理尚未阐明,但针刺镇痛的疗效是客观存在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与西药相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无毒副反应的特色优势。

3 三联疗法基本内涵

3.1 结合解剖,重用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经脉乃至全身之阳气,达到通调脏腑经络的目的,使瘀滞得通,正气得助,阴阳平衡,疾病自愈。现代神经解剖也已证实[10],夹脊穴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夹脊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分布,其深层有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椎旁节及其与脊神经相联系的灰、白交通支分布。针刺疱疹分布区域之夹脊穴,不但可通过影响脊神经后支而具有主治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疾患的作用,还可涉及其前支,调节交感神经,从而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有研究表明[11],针刺能提高患者的痛阈,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刺激夹脊穴引起的针感传导反应,可刺激相应神经节段及其周围组织,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12],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张教授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强调首先要根据皮损范围,确定受损的神经节段,从而选取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如胸背部神经痛取T1-T8对应夹脊穴;腰腹部神经痛取 T6-L5对应夹脊穴;骶部神经痛取 L1-L5对应夹脊穴;上肢神经痛取 T1-T3对应夹脊穴。

3.2 针药结合,擅用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既有中医学的治疗特点与作用途径,又有现代医学的药理作用特点及治疗途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具有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的功能,能改善神经供血和营养情况,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根性水肿及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恶性刺激,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13],加强镇痛作用,而且由于药物留滞在穴位内,能刺激经络腧穴发挥更强更持久的疗效。张教授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善于把针药相结合,在针刺夹脊穴后,在相同神经节段的夹脊穴施针及药物注射,既可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整体调节作用,还能使药物沿着经络直达病所,加快药物的吸收过程,充分发挥药物与穴位的协调作用,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的平衡状态。

3.3 身心并调,重视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14],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患者需要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患者合并出现抑郁、急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加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疼痛强度大多比较剧烈,且病程较长,疗效进展较慢,患者往往比较焦虑。且此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又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故张教授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强调心理疏导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一直贯彻在本病的始终。在治疗的同时寻求心理治疗,向患者解释本病的病理特征,告知患者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的生活习惯,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观念,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增强患者信心,同时积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4 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2014年4月12日就诊。患者5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伴阵发性加重,随后出现呈带状分布的鲜红色疱疹,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及局部外治法治疗,患者疼痛有所减轻,疱疹结痂后出院。出院后患者依然存在疱疹处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诉疼痛剧烈,呈自发的刀割样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晚间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睡眠,疼痛局部有色素沉着,无明显瘙痒。查体见右侧腰腹部呈带状分布的色素沉着,右侧 T8-L1棘突旁压痛,疱疹局部无明显压痛,有轻微痛觉过敏。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取右侧 T8-L1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针刺前先按压所取腧穴片刻,针尖斜向脊柱方向,呈 70~80°角刺入25~30 mm,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取疱疹区域阿是穴进行局部围刺。然后用韩氏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针刺后在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药物配方为维生素B150 mg、维生素B120.5 mg、10%葡萄糖注射液3 mL,用10 mL空针套5号半针头抽取上述药物,充分混匀。取T8、T10、L1夹脊穴。让患者伏于桌上,充分暴露背部,将所注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13~25 mm,有得气感后抽无回血再把药物缓慢注于穴中,每穴注药 1 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和渗药。隔日1次,7 d为1个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仅有轻微胀感,查体患者 T8-L1右侧夹脊穴压痛减轻,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无复发。

5 结语

张唐法教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临床注重以现代生理、病理及解剖知识为基础,结合中西医理论诊治多种疑难疾病。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重视经络学说,又兼顾结合解剖,在结合局部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结构特点择定相应的刺激点,同时将经络学说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并兼顾心理疏导,强调身心并调,是一个在充分考虑机体生理、病理学变量及心理的基础上,有序全面的辨证思维过程。临床实践证明,三联疗法,疗效卓著,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的又一有效途径。

[1] 朱明芳,匡琳,欧阳恒,等.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2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5):52-53.

[2] 林志森,杨勇,李若瑜,等.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4.

[3] 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04-206.

[4] 李敏,刘金喜.针灸加臂丛神经封闭治疗 HIV携带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针灸,2002,22(4):271.

[5]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9.

[6] 陈扬,郑茂荣.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49-51.

[7] 崔玲玲,梁逸超,常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09,15(16):2446-2448.

[8] 邹燃,张红星,徐芸,等.电针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09-1110.

[9] 周利,张红星.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1-22.

[10] 姚英杰.针刺治疗痛症验案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40.

[11] 徐玉萍.电针加音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26例[J].广西中医药,2004,27(5):14-15.

[12] 魏玲,苑贵毕.穴位注射夹脊穴加针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6):333-334.

[13] 曹建荣,李佳楠,贾擎,等.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优势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1,4(4):289-291.

[14] 谢君,梁东辉,徐翔,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心理状态对康复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1,17(24):3830-3832.

猜你喜欢
后遗夹脊神经痛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5:4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03-26 18:00:27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颈夹脊”源流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