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泉(广东省英德巿浛洸镇中心卫生院,广东 英德 513036)
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都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经皮肾镜取石术式肾结石治疗的现代微创技术,也被誉为治疗的“金标准”[1]。但术后肾造瘘管的留置容易导致出血、感染、尿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中,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1年12月的60例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9~72岁,平均(47.69±17.53)岁;其中肾盂肾盏结石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结石最大径0.8~2.5 cm,平均(1.52±0.69)cm。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5岁,平均(49.05±19.51)岁;其中肾盂肾盏结石1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结石最大径0.6~2.3 cm,平均(1.48±0.72)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尿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且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患者取俯卧位,头、胸、下肢相对低位,腰背呈轻度弓状,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在第12肋下、第11肋间隙与腋后线到肩胛旁线之间的选取穿刺点,使用18号穿刺针向肾盏进行穿刺,并引入导丝导管,探入肾盂内,逐级扩张穿刺通路至18F或20F,后留置相应型号的Peel-away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经通道引入8/9.8F输尿管硬镜,双频双卖冲激激光碎石,术中利用异物钳和灌注泵配合取石。仔细检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确认无结石残留、无大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研究组不留置肾造瘘管,直接拔出Peel-away鞘,常规缝合切口;对照组按常规留置肾造瘘管。两组术后均保留双J管和尿管,均于术后4~5 d复查KUB片,以了解有无结石残留和J管的位置。对复查有结石残留的患者,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辅助治疗;对照组则经原瘘道行二期手术甚至穿刺第二通道或结合ESWL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观察指标为结石残留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尿外渗发生率。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24 h进行判定,得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结石残留率及尿外渗发生率:两组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结石残留率及尿外渗发生率比较(%)
2.2 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两组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VAS(分)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08±1.13 7.88±1.23对照组 6.57±1.25 10.55±1.46 t值 8.0936 7.6604 P值 <0.01 <0.01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术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式,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治疗效果好等优势[3]。但其术后常有肾造瘘管留置,致使出血、通道感染、尿外渗发生的风险增加。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是经皮肾镜取石技术的改进,有效的避免了术后肾造瘘管的牵拉,不但有利于患者的行动,还有效的减轻了疼痛。与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较,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无需另外拔出肾造瘘管的特点有效的避免了拔管后尿液外渗的发生。本组资料中两组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行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一组术后疼痛明显较轻,尿外渗发生率也更低,住院时间也更短。因此,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临床应用具有较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开展。
[1] 邵志强,郭丰富,王广健,等.双侧肾输尿管结石同期或分期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选择[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6):392.
[2] 陈建荣,顾 琤,于进玲,等.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2):109.
[3] 刘 旺,熊鸿辉,陈鹏飞.上尿路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完全无管化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