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薏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落实;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16-0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第一,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
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国外有些教科书述说如何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各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如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从教者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无论期末、期中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有时候是开卷,有时候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还应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两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学生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学生觉得自己将可能会像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第三,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不断产生学习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学生的活动场所,让学生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内驱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新方法 新理念》读本,2013.12再版
[2]《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学生学习状态》,大中专教材,2014.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