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宗教观

2015-09-18 14:32李立菊马丽丹李野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宗教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立菊 马丽丹 李野

摘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一是要把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二是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现实平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大学生;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59-02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同时更关系到未来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显得十分必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构成、价值性质、价值评价标准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支撑范畴,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

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三个层面具体凝练、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其特点:第一,鲜明时代性与亲民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体系框架当中最本质、最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它影响并决定着所有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与亲民性表现在:在对人类以往精神文明成果的高度凝练基础上,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的同时,集中体现在对时代要求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的关照,24个字,12对范畴,无不彰显了这一特点。第二,深厚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扎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的。它凝结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廉政”“仁义礼智信”等精华,符合现级阶段基本国情,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改革开放实践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更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第三,精神引领的进步性。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崇高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社会主义现阶段时代的要求和人民大众的需要,更应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这种核心价值观必然包含高尚和值得人们为之奋斗,不惜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引领人们为实现中国梦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奋勇前行。

二、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新阶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新阶段,特别是信息化、微电子时代,西方文明以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形式渗透进来,反映在高校,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充斥,使一些大学生程度不同地出现理想信念淡化、功利主义在先,遇事自我为中心、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些行为必然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观、冲击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

(二)高校的历史使命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是国家人才的资源库,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理应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宗教观。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目前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发挥对大学生思想引导的作用的状况。高校思政教育一直存在方法、手段、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说教生硬灌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学生信仰教育的接受规律的研究缺乏关注。

三、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宗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正确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做好高校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可小觑的方面。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

1.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三个层面具体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构架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厦,既有政党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也有社会制度层面及机制保障,更有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每个公民,包括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只有深刻领会了其内涵,才能高度认同并积极投身其中践行。

2.在高校深入开展无神论宣传和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占领高校思想阵地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宗教不甚了解,认为宗教很神秘,也有年轻人出于猎奇心理或逆反心理而选择宗教。作为一种有神论,宗教信仰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在大学生中,要强化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逐步使大学生确立无神论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在高校,通过开办宗教知识讲座、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全面了解宗教的起源,认识宗教的本质,纠正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偏差,逐渐消除宗教的神秘感。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复杂情况,识别真假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双重性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但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与社会文化结成千丝万缕的关联,有其存在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巨大的包容性,正视宗教存在的现实性。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以包容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宗教社会存在的现实性和社会作用的双重性。任何宗教,在世界观上表现为以神灵信仰为特征的有神论,在人生观上表现为消磨人的精神意志,消解人的进取精神的宿命论。但是宗教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和心理调适作用。在现阶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裨益的,所以引导大学生在对待宗教问题上,不能绝对否定,也不能简单粗暴。

(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现实平台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是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群体思维、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约束学校整体行为以及师生员工个体行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直接的资源[3]。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一要注重校园文化的静态布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渗透、一笔一画、一文一图的折射,都应是积极健康、奋发有为的引导。二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动态引导。加强对各种社团组织的领导,关注各种社团组织活动的动态,防止有人利用这些组织开展非法传教活动,坚持各种文化活动、讲座等的思想和方向的正确性,将立德树人的德育融化寓于各种活动中。

2.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自己的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最现实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高校通过开展“科技、医疗、文化三下乡”、扶贫支教、爱心奉献、志愿者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价值追求中提升价值品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从宗教信仰中走出来回到现实。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成长和谋求就业中必然遇到诸多的困难与问题,这种心理的压力造成他们的种种困惑。个人力量的渺小、无助感,使部分大学生无奈地主动接近宗教。因此,根据大学生心理成熟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贴近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让核心价值观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他们内在的信念,润物无声地影响他们外在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1-10-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1-10/18/c_111105580.htm.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EB/OL].[2014-02-27].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31113028/1.html.

猜你喜欢
宗教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