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明
【摘 要】“小金库”是消极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本人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从“小金库”资金来源、表现形式、使用方向及存在的危害性分析,论述了中职学校开展”小金库”长效治理的重大意义,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小金库” ;长效治理;必要性
本人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小金库”长效治理工作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1.“小金库”的概念
所谓“小金库”,顾名思义,是个人的金库。具体来说,指设立的金库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
2.中职学校面临的困境与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近几年来,各职业技术学校国拨教育经费明显削减,教育成本较高,在招生方面,多数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多种多样的招生宣传方式和奖励措施,甚至不惜成本的相互展开激烈地生源“抢夺”大战。在此“争夺”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屡见不鲜的资金违规使用和违纪现象。这些违规资金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小金库”,危害了国家和学校的集体利益,也坑害了个别年轻有为的干部。为此,在中职学校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有着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3.“小金库”主要资金来源
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发生的“小金库”违纪案例,归纳起来,均不外乎为以下几方面的资金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隐瞒或转移,擅自用于其他不合理支出方面,是构成“小金库”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1)财政补助拨款;(2)政府基金收入和专项资金收入;(3)行政事业费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4.“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多年从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以下现象是“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
(1)违规乱收费、乱罚款和巧立名目收费不入账而设立的“小金库”;(2)隐瞒学校资产处置、报废大宗资产和出租收入不入账而设立“小金库”;(3)校三产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未纳入规定单位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4)利用往来账核销后又收回不入账设立“小金库”。
5.资金的使用方向
总结分析大量的“小金库”违纪案例,资金大致用以下几个方面支出:
(1)用于弥补单位、部门经费不足;(2)购置单位、部门固定资产;(3)发放单位、部门职工奖金、津补贴、福利补助费;(4)用于接待上级部门来人宴请、公款旅游等支出;(5)用于馈赠上级部门来客的礼品、礼金支出;(6)内部私分剩余“小金库”资金;(7)其他用途支出。
6.“小金库”的危害性
(1)造成学校部分教育资金收入无辜流失与浪费,财力不集中。
(2)导致学校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失真,财务管理秩序混乱。“小金库”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情节严重的将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致使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监管和监督功能。
(3)不利于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小金库”虽小,但它会严重侵蚀我们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愤慨和唾骂。
(4)成为导致个人经济犯罪的直接根源。由于设立“小金库”行为严重触犯了国家财经、法规,不但损害了学校、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断送了个人的美好前程和家庭幸福。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长期任其发展下去,将极有可能演变成腐败的黑洞。
二、“小金库”形成的原因
1.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包括党政一把手),特别是单位法人代表是学校行政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认识模糊,态度暧昧是“小金库”滋长的温床。
2.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是“小金库”成长的助长剂。学校财务管理上一旦存在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监督机制又不健全,这就会使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利用职务之便,轻而易举地截留学校各种分散的其他收入和零星收入、将这些应上缴款项收了钱却不入帐而转入“小金库”中。
3.会计业务的不真实是“小金库”存在的保护伞。为了应付上级主管和单位群众的检查和询问,逃避社会公众的监督,将一些不合理的支出通过“变通”票据进行处理,或者将难以报销的不合法业务票据不在单位大账上反映,而是转移到“小金库”中列支和报销,有的为了增加单位“可支配”资金,在数据上做手脚,化整为零,分批分次的虚列支出,套现导出“机动”资金,形成虚假的会计信息和资料,企图瞒天过海,以逃避财务监督和审计部门的检查。
4.缺乏财务部门和社会监管是“小金库”形成的直接因素。当前,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的任免、聘用、奖惩都由单位主要领导说了算,有些缺乏原则性的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没有了底气,不敢坚持原则,更不敢坚决抵制,充当“老好人”。
5.惩处措施不得力是“小金库” 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一旦东窗事发,不少违规违纪人都想找某一个“替罪羊”完事,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
三、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1.明确“小金库”长效治理的意义
为了在源头上防止并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要逐步深化各项改革,包括财税、金融、国有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治理 “小金库”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要不断加大治理“小金库”的力度。对于专项治理进展情况及实际效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形成一种群防群治的氛围。
2.采取专项治理“小金库”的有效措施
中职学校应紧密联系实际,采取一些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积极开展政策制度的学习,道理要讲透,危害要讲够。通过学习,要让大家明白, “小金库”存在于单位,就象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如果这颗炸弹发生爆炸,不但单位随时可能被卷入违法违纪的案件当中,而且个人和家庭也会深受其害,酿成个人及家庭的悲欢荣辱。为了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常态化,要用典型违法案例,开展参观监狱或看守所的活动,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案例中受到触动,自我修正,再不想设“小金库”。
第二、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堵塞管理环节漏洞。
一是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行为。加大了内控制度的建设力度,就会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使那些想搞“小金库”的人搞不了,搞不成。
二是还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制。一旦发生“小金库”问题,不但要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还要追究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的责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再次,要强化制度的刚性原则,提高它的执行力。一个制度制订出来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就给群众造成感觉是可有可无,形同虚设,时间长了,人们就会无视制度的存在。如果无法实施追究的话,就应该由同级党委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决定是否追究责任。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形成这样相互制衡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机制上保证制度得到落实。
三是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奖罚制度要分明。首先要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积极推行校务公开。特别是在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体系。
四是坚持因势利导,合理疏导的原则。治理“小金库”问题,如果只堵不疏,时间一长就会堵不胜堵。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尽可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该上缴财政的一定要缴,该发给职工的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发放。单位内部可以制订“多劳多得”的奖励措施,以解决好人人“吃大锅饭”的问题,解决好多劳不多得的问题。对应发职工的津贴、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等费用要严格执行津补贴发放的相关规定并按期发放,不要长期截留,滚存。对单位、部门对外交往发生的公务招待等费用,在必须、合理的前提下,按照学校公务接待有关规定,核定一定的数额和标准,实施接待并予以报销。
结束语
治理“小金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予以常态化。必须采取专项治理和长期预防相结合。清理“小金库”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要逐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实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最终遏止和根治“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