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或
摘 要:随着教学实践的改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新的实现目标——用“过程与方法”来构建化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策略为初中生深入学习化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思维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化学人才。鉴于“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模式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生搬硬套过于形式化的现象,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过程与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初中化学;课堂兼容策略;生活化策略
随着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教学目标逐渐深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新选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过程与方法”式的教学成为探究式教学的典型,实现了初中生和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统筹。在“过程”环节中,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初中生体验感受的获得,在确保达到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尽量使初中生的思维自由发展,因材施教;在“方法”环节中,教学活动更加注重采用高效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灵活应对,使基础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够融会贯通,激发创造力。本文将具体分析“过程与方法”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实践策略,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课堂兼容策略
课堂教育的主要表现是将理论知识以讲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理论知识决定一切、奉行课本知识为金科玉律,这样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课堂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教师通过集中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对理论提出疑问,这样的一种课堂开展形式体现的就是“过程与方法”模式中的“课堂兼容策略”。
1.教师要树立兼容的态度来营造课堂氛围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大校长一职时提出的教学方针,他认为思想上的专制是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教育应当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蔡元培先生的言论虽然立足于大学、立足于当时所处的年代,但将其放置于当前阶段的化学课堂这一门教程中,同样适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留给初中生适当的思考空间,鼓励初中生提出疑问甚至是质疑,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教师都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初中生思维方式中科学化的层面应当保持,不属于正规思路的理解方式教师也应当指出其合理之处,在包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偏颇之处,将其引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鼓励多种思维观点存在可以使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2.教师应准确把握兼容课堂中的教学方式
兼容式的课堂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初中生随意拓展思维,而是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适当拓展,层层递进,引导初中生自主进行思考,在观察效果的同时逐渐扩大初中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或是思维中心脱离主题时,教师要予以恰当的指点,帮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轨。教师在构建化学兼容课堂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初中生擅长的思维点处多加刺激,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展。
二、课堂生活化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课堂形式上,课堂学习基本上就会保持教师主导的状态,初中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实际上很少,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使“过程与方法”式的教学得到充分的体现。
1.生活现象,课堂验证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来得到完美的解释。教师可以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生活现象作为一项作业分派给初中生完成,比如热水壶的底部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一层水垢,火柴在密闭空间燃烧会迅速熄灭等等,将这些生活现象中涉及的反应物与反应条件精确化,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理论上的科学解释,将生活中的现象以课堂实验的方式进行解惑,并最终为生活现象服务,正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目的。
2.课堂实验,轮流演示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演示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利用专门的实验仪器为初中生做讲解,大多数学生只能在一旁观察,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化学实验也是如此,学生如果只单纯地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动手,就无法获得最真实的体验,也就对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因而教师应当为初中生切身参与动手实验创造机会。教师可以将整体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预先将实验内容分派给其中一个小组,使该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一切与该实验相关的内容,包括具体的实验步骤、使用的仪器、仪器和化学药品的名称及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在实验课时,让学生取代教师动手做实验进行讲解的角色,该小组合作完成特定试验,其他小组在一旁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针对其中的疑惑部分向实验小组提出问题。不同实验的操作按照小组编号依次轮流下去,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适当提醒,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学生讲解中不完善的部分,教师予以补充。
三、课堂提问策略
传统化学课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将课本知识讲授给初中生,学生基本上处于记答案的状态,对于答案是怎么得出的、解题步骤是怎么进行的关注意识不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得的知识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只能算是死记硬背的,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初中生的课堂效率,应当将学问知识问题化,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融入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化学学习思维。
1.教师提问,引导思维
教师作为课堂提问者,应当对课堂进行一个大致的统筹,提前作出规划和安排,提问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提出的问题应当既立足于本节课堂的知识,又涉及之前所学知识的内容,不能过难使学生没有思路,也不能过于简单使问题没有深入讲解的价值。讲解时要把握好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初中生的思维也能够层层深入,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要明确课堂授课时间是有限的,提问的时间更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提问面向的不是全体学生,而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如果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初中生化学思维的完善,则该学生符合“有需求的学生”的标准。使提问成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尽量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提问,发现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知识的传授者的位置上,提问通常也由教师进行,在“过程与方法”这种强调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角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转化。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知识讲解时,可以先给出整个理论知识构架,让学生自己针对构架向教师或指定学生进行提问;在做实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个实验完整做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将提问的权利放归学生,鼓励学生针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现象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提问,就会更加认真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以求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更加开阔,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难度来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度和水平,在掌握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
“过程与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既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体验,又强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离不开教师的辅助引导。“过程与方法”式教学不是一项短期的教学活动,而是需长期发展,教师要深刻把握实践方式,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为初中生深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红.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施用初探[J].学周刊,2013(13).
[2]邹亚娟.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