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贤辉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在于积极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教学对有效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读书与文字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点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仍沿用着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模式单一等。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水平,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切实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部分,在整个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领会文章的重点内容,还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质疑、猜测、期待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语感。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教育。而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摆正师生间的关系,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时,首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句训练。在阅读的时候,对文章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其次,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以便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呆板,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都会进行资料查找,备教案,做好课前准备,以便课堂教学有序展开。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顾着教案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并一边阅读一边作记号的时候,其实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地阅读课本,而是在做小动作,对此,教师并不能及时发现,往往还是照着自己的课程安排继续上课。时间久了,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的同学仍不感兴趣,而本对阅读感兴趣的同学或许也会因为枯燥的课堂氛围而逐渐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低下。
2.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显得比较呆板,灵活性不强。在课前,教师尽管用心设计了教案,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教案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进而无法完全按照教案来展开有效教学。这样一来,有些教师就会显得比较局促了,不知该如何讲下去,从而致使其不顾课堂实际情况,一味地赶进度,只希望早点将教案读完为止,根本不顾学生能否接受。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显得有点照本宣科的感觉了,不顾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实际的课堂环境,脱离了现实,很难调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3.阅读材料和时间不足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者,所有的教学进程都是由教师安排。时间久了,学生阅读时间严重缺乏,学生接受阅读训练次数急剧减少,最终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当前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布置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完成后回答相关的问题。阅读教学直接变成了一个解题过程,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阅读材料也是教师原先选好的,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得有些学生对阅读内容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奇事物兴趣比较大,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应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同课程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并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阅读资源,将其规划到课程设计中,创设一个开放性的阅读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阅读学习中。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上课前先给学生播放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代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当中,来感受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饥饿和寒冷。根据视频播放再现课文的情境,可以把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增加阅读时间,丰富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中,并不是要求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文章的阅读中,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经过改革后,也逐渐增加了阅读板块和阅读素材,因此,在阅读教材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单单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合理运用现有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展开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报纸、文学期刊等,不断拓宽阅读视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并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
3.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需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详细分析,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听,留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时间甚少,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利于改善阅读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与讨论,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如《皇帝的新装》阅读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大胆地对皇帝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4.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且有感情地阅读,这样就会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经过长时间这样的阅读,不仅加强学生对文字音、形、义基本特征的认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词语造句基本规律的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更加有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从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词语解释的技巧以及简单的阅读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高层次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勇.浅谈对小学语文相关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12):56-56.
[2]张书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学研究,2010:52-53.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