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晖
很多同学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其实粗心只是表面现象。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中常出现典型错误归纳分析如下:
一. 不注意定义、概念等文字中的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
1.忽视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条件.
例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1) x2+ +1=0 (2)2x(x+2)=2x2 (3) + =1
误解:(1)、(2)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有三个要素:一元、二次、整式方程. (1)是分式方程, (2)化简后为4x=0 ,不含有二次项(3)误认为是分式.
正解:(3)
2.忽视一般式中的隐含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2+bx+c=0(a、b、c为常数,a≠0).这里隐含了b、c可以等于0.由于对于定义理解不透彻,常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
例2 (1)X2=0 和( 2) 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误解:(1)不是,(2)是
分析:(1)x2=0受一般式的影响,忽略了b、c可以为0, (2)没有条件a≠0
正解:(1)是一元二次方程。(2)不一定是
3.对条件“熟视无睹”.
例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误解:∵△=(-2)2-4k×(-1)=4+4k﹥0 ∴
k>-1
分析:没有考虑二次项系数k 0
正解:k>-1且k 0
例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则m的值等于多少?
误解:由题意得:m2-3m+2=0,解得:m1=1,m2=2.
分析:没有考虑二次项系数m-1 0,即m 1的条件.
正解:由题意得:m2-3m+2=0,
解得:m1=1,m2=2.又m-1 0,即m 1.
m=2
二.解题方法与策略失当.
1.解方程方法失当。
例3. 解方程
①(x-3)(x+1)=x-3, ②4(x-1)2-9=0
对①误解:两边同时除以(x-3)得
x+1=1, 得x=0.
分析:应该用因式分解法,错用了等式性质2.
正解:(x-3)(x+1)-(x-3)=0
(x-3)(x+1-1)=0
X1=3,x2=0
对②误解: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式后用“公式法”甚至用“配方法”求解.
分析:根据方程特征,没有用“直接开平方法”
正解:∵(x-1)2=
∴x-1=± ,解得x1= ,x2=-
2.解题策略失当.
例4、已知方程x2+bx+c=0的两个根分别是( +1)和 2-1),求b、c的值
误解:把两根分别代入原方程,再解关于b、c的方程组.
正解: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b= +1+ 2-1=2 得b=-2
C=( +1) 2-1)=2-1=1
3. 数学思想欠缺
例5、三角形两边长是3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
误解:解方程x2-12x+35=0得x1=5,x2=7.当x=5时周长=12,当x=7时周长=14
分析:缺少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角形的三边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正解:解方程x2-12x+35=0得x1=5,x2=7.当x=5时周长=12,当x=7时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舍去。所以周长为12.
例6.若关于x的方程(m2-1)x2+(m-1)x+ =0有实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
误解:∵方程有实数根∴△=(m-1)2-4(m2-1)× ≥0,解得m≤1
分析:没有分类讨论,综合求解。方程既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
正解:(1)当m2-1=0时m=±1.又m=1时方程不成立,∴m≠1;m=-1时,方程-2x+ =0为一元一次方程,有实数解,满足题意.
(2)当m2-1≠0即m≠±1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实根∴(m-1)2-4(m2-1)× ≥0,解得m≤1
又m≠±1,所以m<1且m≠-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1.
例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m-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x1、x2,且x12+x22=7,则m的值是多少?
误解:由题意得:x1+x2=m,x1x2=2m-1∵x12+x22=7∴(x1+x2)2-2x1x2=7∴m2-4m-5=0
∴m1=5,m2=-1
分析: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b2-4ac≥0才有实数根这一条件,对m没有讨论.
正解:由题意得:x1+x2=m,x1x2=2m-1∵x12+x22=7 ∴(x1+x2)2-2x1x2=7∴m2-4m-5=0∴m1=5,m2=-1 ∵当m=5时,b2-4ac=25-36=-11<0,舍去。当m=-1时,b2-4ac=1+12=13>0,满足题意,∴m=-1.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作业中的错误,正确分析错因, 努力提高练习的正确率.
(作者单位: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