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略谈

2015-09-10 15:56张金军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改操作导学案

张金军

摘 要: 课改和教改一直以一定频率和跨幅在跑步前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在尝试、在探索。“导学案”是对原有单一“教案”最为完美的补充。

关键词: 导学案 设计 操作 课改

应用“学案导”,相比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进,在我的肤浅意识中,最核心的变化是预习环节得到充分落实。就教学效果而言,其有着明显的科学性、可行性,但一系列新问题又被摆在教者面前。这里仅谈一点:一节课和一班学生应该有一个怎么样的导学案?这个导学案应该有什么特征?这是教者应该思考的“导学案”的问题。

我对怎样设计导学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情况,上课前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为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科学地将一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内有优、良、中、差四名同学,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依次称之为A、B、C、D。对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我们设计让A自行突破,或帮助优者攻破难关(需要说明一点,对某些问题,他们甚至有着比老师更好的方法,是他们教老师,这是一个短暂的角色转换,将形成课堂上的亮点。),然后由A带B,再带C,最后影响D……这样,所有同学对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必然使更多同学掌握更多知识,这种掌握可能来自老师的提示,也可能来自组内讨论,更多的则来自于自己的扎实预习。当然,对一些非基础性的、灵活性大的难题,对分组的D类同学而言,可能永远无法逾越。但对重点基础性知识,他们应该初步掌握,就他们本人而言是一大进步。这样一来,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老师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显然,学习优秀的A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相当重要。正如羊群的从众现象,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赶着一群羊前进,如果在前面横一根棍子,排在前面的领头羊就停止脚步,后面的羊就都停下来。如果抽领头羊一鞭子,一声吆喝,它便跳过棍子,后面几只羊也跟着跳过去,这时候,撤去棍子,让羊群中央畅通无阻,有意思的是后面的羊在走到相应位置时仍跳一下。显然,它们的起跳已经没有跨越意义,原因是前面的羊跳了它就跳。这种从众现象正好说明学案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小组内的A同学,如果连领头羊都无法跨越,那么学习任务的向下分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同事们不要拿这里的羊群比做学生当歧视。尊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修养,这里只是说明一个道理。

其实,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问题是一个可以展开讨论的话题,我们完全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行多次尝试,找到一种最合适的、很有学习效率的分组方案。

最后,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更是不行,思考得不深、不透同样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生重点学习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重难点,上课所学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完全投入地认真听讲,因此重点知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导学案反馈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以,设计导学案的过程既有很强的技术性,又有很强的技巧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多年来老师备课时只写一份教案,写得字数越多,领导越喜欢,写得越整齐,领导越满意的现象,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是对上课时讲得越多,领导越放心,讲得越扎实,领导越高兴的现象的彻底否定。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让学生喜欢、高兴、满意。一节课成功与否,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判标准。课堂由教条的呆板模式向灵活的生态模式转换。一份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大量劳动在内的导学案,能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是课堂改革的精髓所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远谈论不完的话题。

猜你喜欢
课改操作导学案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