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妹
文体教学历经几番沉浮,但正是这几番沉浮让文体教学的意义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大讨论中愈加明晰了。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小说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的差异性,小说阅读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应从小说文体出发。
面对丰富多彩、个性独特的小说文本,以文体意识关照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落实首先依赖于特定小说文本的文体特征的确定,然而特定小说文本文体特征的确定在实践操作中面临重重困难,而且目前无论是学者还是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操作的方法研究。 有感于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此尝试探讨以文体意识关照小说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
郑桂华老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通过“辨体——识人——断文——定点” 四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认识散文文本的文体特征,其次是了解这个作家的散文特点,然后是分析这篇散文的特点,最后是确定教学内容。这一模式凸显了郑桂华老师对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的高度认同,从根本上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本体性特征。但郑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她将“辨体”摆在首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第一,认识散文文本的文体特征,需要前期大量积累,而在教育实际中就转化成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考验;第二,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首要条件是散文文体的确定性,然而学界对散文文体特征的研究仍有较大空白,理论并不成熟,并且随着创作的发展,散文文体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将“辨体”放在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备课思考的首位,是理想而不现实的。另外,郑老师提出的“辨体”、“识人”、“断文”这三个概念在范畴上存在重合之处: “断文”应属于“辨体”的范畴,因为对文本的判断分析,即是把握文本文体特征的过程。依据童庆炳老师对文体内涵的界定,借鉴郑桂华老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操作模式,笔者在此提出一套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操作模式:初识文本、辨别文类——了解作家风格——把握文本文体特征——初定教学点——以体审点——确定教学点,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首先,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应是“初识文本、辨别文类”。 “辨体”在散文文体中存在困难,小说文体中亦是如此,因而笔者觉得在这里将“辨体”转化为“辨别文体类别”,有其现实意义。第一,依据童庆炳老师对文体内涵的界定,我们明确了考虑文体特征应从系统的文体观出发,从体裁、语体、风格等方面进行把握的理念。这三者中,体裁(文类)是文本最基本的文体特征,我们反对同类同法的教学处理模式,但对小说文本文体特征的把握还是应从辨别该小说文本的文类范畴做起,因为将文本进行文体分类,有益于抓住文本最为突出的文体特征,抓住文本最为独特的艺术特色。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其在文体上的一大突出特点即为叙事的功力,表现为情节结构上注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情节细节处理上重视悬念与伏笔的设置及对草蛇灰线的传统叙事手法的圆熟运用;《边城 》是沈从文在小说上的一次另辟蹊径,其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就在于他将诗歌的写法融入到了小说中。辨别某一小说文本在小说这一文体下的文体分类,进而快速准确把握该小说文本的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是现实可行而又高效的。第二,相对认识文体特征——对“辨体”而言,“辨别文体类别”其思考范围缩小,指向性更为明确,具有操作的现实性。从小说的文体特征来看,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传统小说文体分析,到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从结构主义、解释学、新批评主义、对话论、叙事学等角度对小说文体特征的研究,小说的文体特征呈现出愈加丰富多彩的特征,但过于丰富的文体特点也让人目不暇接,专业学者尚无力一一理清,更不要说一线语文教师了。而对小说文本进行文体分类,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归入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类,把握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的文体特点来关照课文的教学内容;将《边城》归入诗化小说,以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关照《边城》的教学内容;将《墙上的斑点》归入现代派意识流小说,以现代派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关照本文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工作则是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了。
其次,郑桂华老师所提出的通过“识人”来确定教学内容这一方法,个人十分赞赏。通过了解作家的作品风格来了解作家的某一文本的文体特点,这一做法正是间接的“辨体”,将帮助一线教师准确、有效地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中学教材中选录的小说文本其作者基本上都是名家,对于名家作品的整体风格,或者是他的某类文体的突出风格,学界的研究都十分详实,且有定论。抓住作家风格来了解教材中的小说文本的突出特点,也要比无的放矢的“辨体”要好得多。所以笔者建议一线教师在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之时应借助“辨别文类”、“了解作家风格”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高效地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而确定教学内容。
再次,文类及作家风格的确定切不可替代“把握文本文体特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文体之下的文本独特性。第一,教材中选录的文本大多是体现文类及作家文体特征的范文,但文类之下的文本以及作家文体风格却都存在多样化的特征。语文课堂应教授的是这篇文本最突出的文体特征,因而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大关键;第二,中学教材中选录的小说常是作家长篇小说的节选,若以辨别文类、把握作家的文体风格来替代节选文本的文体特征,常会出现错误或是偏差。我们应在辨别文类、把握作家风格的同时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
最后,相较于郑桂华老师将辨体置于首位后再不顾及的做法,笔者认为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在“初定教学点”后“以体审点”。“初定教学点”后还应以这篇小说在文体特征上区别于其他小说的最为突出的文体特征来审视“初定的教学点”,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不可面面俱到,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
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