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2015-09-10 11:29谢华
考试周刊 2015年10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高校

谢华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探讨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管能力、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 有效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高校办学方向,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校园安全稳定。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切实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中心,建设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是高校党委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和言行,同时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二是高校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如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确保高校党委干部忠于党、忠于人民,加强高校党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高校各部门和各学院要像抓教学科研一样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

二、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建设

第一,着力提高专职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主动加强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真信真懂真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另一方面,高校要对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意识、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白“大学的学术自由并不等于‘任性’,学习西方的知识,其目的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西方知识特别是其中价值观操纵,教师不能把课堂当做个人随心所欲的秀场”[1]。

第二,着力提高辅导员和行政管理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一方面,高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辅导员选拔、考评、发展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由量到质的提升,由组织推动到自我发展转变,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对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队伍进行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及要求,增强他们依法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能力,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长期化、常态化。采取师德师风模范评选、师德师风宣讲教育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同时建立高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搭建投诉平台,形成有效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2]。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师资引进、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三、切实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管能力

第一,强化课堂纪律。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守从教的政治、法律和道德底线,强化课堂中的纪律意识,坚决杜绝课堂中出现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否则,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应注重对教材政治思想水平的审查,杜绝进入大学课堂的教材出现传播西方政治观点和普世价值的现象,同时,以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着力点,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建设,确保在大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提升对新媒体的治理水平。首先,加强舆情引导。对于网上的错误观点和舆论,高校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声,引领舆论的正确走向,并且针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采取“网上舆情,网下处置”的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其次,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强化法制理念,着力制度建设,对于网上的错误言论和观点要及时引导,对传播错误观点并造成严重后果者要依法严肃处理。除校园网外,高校要建立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并且利用这些公众平台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同时,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网络传播规律、网络新技术,真正使网络空间一片清朗,促进高校校园和谐发展。

四、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学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此,一要创新教育形式。既要发挥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有效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反映大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和社会经验日趋丰富的特点,抵制错误思想,针对高校师生作为社会知识精英群体的特性,传播正面声音,畅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主渠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传播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以学生社团为核心开展活动,学校党团部门要做好对各项活动的审批,不断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三是改革创新理论宣传方式。理论宣传要客观、真实、全面地解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宣传过程中将党和国家的利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增强理论宣传的亲近感和真诚感,通过提高理论宣传的可信度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学术自由并不等于“任性”大学课堂不是“秀场”[N].人民日报,2015-02-04.

[2]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3).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高校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