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2015-09-10 07:22姜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课堂教学

姜涛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经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出现的三分钟热度、听课效果差、被动接受知识等状况,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采用巧引妙导、培养兴趣、精设活动、恰当评价和及时反馈等策略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表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维持;学习动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经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想方设法地去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但是仍有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不耐烦的状况,注意力分散,课堂听课效果较差;也有部分同学只关注化学实验或观看视频等有趣的活动,看个热闹,不求实质,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差;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关心这节课要学什么,只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机械地学习,被动接受,毫无学习效果可言。其实这些情况的出现,就是缺少学习动力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好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举措。

一、什么是学习动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习”和“动力”是这样解释的:“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动力”是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所以可以认为学习动力就是推动学习的各种力量。有人认为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需要、自信心和情绪情感构成的,学习动力的形成过程是动力内化过程和外化过程的统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发展性目标,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增强和保持学习动力,保证成功体验,促进动力内化,是形成学习动力的一般过程。

二、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持续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三分钟热度、看热闹、被动接受等不良学习现象,就是因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呈现的学习表象。是什么影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1.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强烈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总是人对一定事物的需求与追求。当学生的学习需要不那么强烈的时候,他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良好的愿望和期待等不能转化为自身的愿望和目标时,就会表现出在课堂上不愿意学习,这抑制了学习动力的产生。

2.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泉,当学生面对学习缺乏自信的时候,他对学习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就表现为不主动参与学习,只是被动接受学习,限制了学习动力的产生。

3.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和谐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不和谐,将会影响着学生情绪的变化,阻碍学习动力的产生。还有教学环境中的一些外部干扰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学习的过程,同样阻碍了学习动力的产生。

三、维持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高度有机统一。在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积极配合。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是促进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的有效策略。

1.巧引妙导诱发学习动力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利用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生活,设置合理的情景,设计一个巧妙的小实验或引用一个有趣的谜语、典故,或通过一段简短的小视频来引入新课,都能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诱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动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明确要学习的任务及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快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教师将注射器插入盛有半瓶雪碧的瓶子(事先先晃动一下)里,学生发现注射器活塞被推开,再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简单小实验的设计,一下子就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刻会产生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疑问,从而诱发了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动力。

2.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自身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期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这一有效的手段,抓住有利时机,运用实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动力。

3.精设活动调动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师生活动的过程,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个体之间的活动,也有小组之间的活动。教师精心设计这些活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将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笔者在教《分子和原子》时,设计了四个活动:看图识分子,动手知分子,看图演分子,对比识原子。在活动一中,让所有的学生看书中分子、原子的照片,感受分子的真实存在,产生分子到底是啥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通过活动二中的三个小实验活动:计算一滴水中的分子什么时候能数完,探究分子的运动,探究“1+1=2吗”。通过分组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分子所具有的性质,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知道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动力。然后通过活动三,看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让不同小组选出代表登台表演分子在物质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在竞演中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变化。通过表演,不仅让学生将微观的粒子与宏观的变化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接着乘胜追击,利用活动四,让学生在分析同学表演过程中粒子的变化,认识了原子,并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设计的这几个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同时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4.恰当评价维持学习动力

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对初中生而言,其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成人感,期望别人对他们的认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是维持其学习动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句“你做得很认真”“你的表达简直是无懈可击”“你的结果虽然还有待考证,但你的实验过程还是很规范的”,这些话语会让学生从心里感到温暖,从其内心深处会产生一股干劲,能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5.及时反馈保持学习动力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学有所成,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只有不断地体验成功,才能维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成功的体验。通过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有效地将学习动力延伸到了课外,也保障了学习的持续性。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教的主体,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巧妙设计,精心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并维持好这一学习动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成为乐于学习而且会学习的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郭亨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07).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课堂教学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