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策略

2015-09-10 07:22宿志高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新课程改革反思

宿志高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围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教育革命。在新课程改革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离教育本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纠正其错误偏向,而这些对于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良性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反思;改革措施;策略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纠正新课程中的错误偏向,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教育真正地实现质的转变,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出现异化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新课程的理念出现了异化和偏差,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社会层面来讲,由于社会的习惯和认知的差异,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实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对教育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耐心,只关心短期的结果,忽视了教育的内涵发展即人的教育,整个社会功利性色彩浓厚,对教育发展的本质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正确的认识。在很多地方,社会评价一所中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高考指挥棒对学校、教师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社会的评价绑住了学校和教师的手脚,为了提高高考的升学率,应试教育牢牢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在现在的课堂上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即应试教育。在笔者所接触的许多课堂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只不过是一种装饰或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点缀,这也是目前中学教学的真实现状。因此,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是无法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的。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社会对新课程的认知、对教育的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热情。

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新课程的推进和效果,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崇尚权威,重视集体和道德,忽视个人自由和价值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深远。尽管从近代以来,民主思想在中国不断深入并发展,但是这种思想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对教育个体的尊重。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能力之间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要求教师转换原来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变革陈旧的教学行为,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认真反思,并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这些要求对一些教师来讲简直是无法逾越的高峰。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师资的培训也是非常的重视,相关部门对广大教师进行过不少的培训,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对于教师来讲,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习惯不是靠几次或十几次的培训就可以改变的。不少教师在培训时心情澎湃,培训完在面对现实的残酷后偃旗息鼓,一切照旧。再次,对于接受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师来讲,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实施新课程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基层学校中,相当多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这样的教师当然无法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围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教育革命,针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构建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

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教育仅仅是社会的子系统,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只靠教育部门来解决是不够的,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社会应正确认识并重视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和必要的尊重,摒弃教育短期化、工具化、功利化的教育观,建立回归本真教育的教育制度,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推进教育改革。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远比高考升学率重要,我们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德和孩子的情感,我们要以恰当的尺度评价教育。“不能将教育价值仅盯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上,还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建立健全的人格,包括学会和周围同学、老师等人群交往、树立良好心态,以及对社会和异性的理解等。”[1] 社会需要对教师进行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对教师也需要多一些宽容,任何一个教师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社会和教育管理者要从发展的角度对教育和教师给予适度宽容,真正关注教育的发展,关注师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为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2.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让教育回归本质

我们教师要把贯彻新课程理念作为自己教学的行动指南,“学生在有自信、有尊严的教育中所获得的自信和尊严,将成为他健全人格的一部分,影响他终身发展和成就,而这就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2]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本质呢?第一,作为教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课改理念和教育的本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不仅要积极学习教学教育理论,并且要有科学批判精神,并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第二,积极钻研教材教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三,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此外,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才可以进行平等的争论和沟通,这种相互尊重的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和教学行为中,才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真正构建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指出:“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教育改革中,教师是主导和生力军,只有把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课程改革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进。必须要改变以教学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要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以偏概全,对教师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并引导教师按照这些标准去努力,自然而然会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社会和教师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应打破原来以奖惩、排序为目的,过于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要真正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并注重学生发展性功能评价。“评价最终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只有建立起有利于师生发展和体现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尊严和教育的本质。

面对新课程中的现实,面对教育的异化和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让教育回归本位,让生命有尊严,从社会、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切实采取对策,才能推动新课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正.让每个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N].现代快报,2011-6-20(32).

[2]彭刚.教育的理解与尊重[R].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新课程改革反思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