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

2015-09-10 07:22余宏凯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

余宏凯

摘 要 运用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将课堂安排在校园内一个具体群落“未名园”中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和分析群落相关问题更直观深入理解群落,建构群落的知识体系,体验生命系统的精彩与和谐。

关键词 群落的结构 情境体验 探究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种群之后要求掌握的更高一个层次的生命系统,也是之后学习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本节的研究对象“群落”比较直观和宏观,易于开展观察和分析,为进行探究式教学,训练学生探究能力提供良好的资源,笔者将本节内容安排在校园内的一处人工群落——“未名园”中进行。同时也为“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积累经验和素材。

2 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种群的相关知识;从认知思维方式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高速发展阶段。因此,教师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种群知识为“生长点”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通过直观具体的群落抽象出群落的一般规律,建构群落的知识体系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规律;举例说明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3.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生物学现象的观察,训练和提高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和分享研究成果。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群落的研究,体验生命系统的精彩和和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4 教学过程

4.1 体验情境,引入新课

将学生带入校内的一处人工群落“未名园”中,以教师释疑和提出明确的研究对象“群落”引入新课。

4.2 群落的概念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未名园”中的各种生物,说出它们的名称,体会园中的多个物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物种都是有多个个体,明确园中的生物是多个种群,同时提出问题:现在的我们也算是这“未名园”的一个种群,要是凌晨两三点呢?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的时空唯一性。最后明确现在的“未名园”就是一个群落,请学生总结群落的概念。

4.3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教师提出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引入群落水平所要要研究的问题。请多位学生扮演生态学家,以当前的“未名园”为对象,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明确研究群落六大问题的程序: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各种群位置→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4.4 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引导让学生观察“未名园”中几种最主要的物种,同时与校园周边农田群落的物种进行比较,体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进而提出群落的差异不止体现在物种类型上,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旁栏“相关信息”,总结理解“豐富度”的概念以及群落的丰富度存在一定规律。

4.5 种间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农贸市场中的各种生物是不是一个群落?”以此问题使学生理解,群落是一个有机整体,群落中的各种群不是随机的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联系在一起。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研究种间关系的一种,然后观察分析“未名园”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种间关系的实例。并向其他小组说明确定这种种间关系的依据,以其中的典型实例分析这种种间关系的特点、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及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

4.6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就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未名园”群落地表、1 m、3 m位置的生物种类,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利用课本插图分析垂直结构的特点和植物、动物形成垂直结构的原因及意义;再观察“未名园”群落同一水平面不同地段的种群分布,分析讨论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形成原因。

4.7 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请学生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课后,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建构本节知识网络,作为作业上交。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情境体验,让文本内涵走向丰实
注重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好奇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