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琴
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状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有的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而在其他方面并不一定很强;有的综合素质很强,但是操作计算机并不是很熟练……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快;B层学生为中等生;C层学生相对来说基础弱一些,接受能力慢一些。对于计算机应用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慢脚步,只让他们掌握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其通过探究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千篇一律地教学,会使一部分学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而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各尽所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尖子生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增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Excel表格的数据处理”一课时,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Excel去进行各种数据的操作,因此,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公式计算;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加大难度,引导他们完成复杂计算,特别是加入“绝对地址引用”和“相对地址引用”概念。这样的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教师会在备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不同任务进行学习,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基础性问题可以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回答;发展性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尖子生则回答那些有难度、拔高性的问题,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中等生为主线,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降低要求,对尖子生则应要求其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完成一些提高性练习,力争做到让C等生吃透了、B等生吃饱了、A等生吃好了。
例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编辑”一课时,对基础薄弱的C层次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夯实,让学生能够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方法,幻灯片的版式、背景,幻灯片的复制、移动、删除等基础性知识;对能力较强的B层次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难度大一点的实践操作任务:在第一页幻灯片上围绕学校“艺术节”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布局合理、美观,文字简练、有号召力;对基础非常好、接受能力非常强的A层次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B层次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母版设计、改变幻灯片背景使每种幻灯片的背景都不同等操作,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够进一步熟悉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促进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千篇一律的做法,让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习更有成就感。
客观地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就感。教师的评价要客观、有针对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同时,还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教师的评价也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评价上,还要向学生发展的横向和纵向延伸。
融入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生活和生产中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能够在离开校园后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那些接受能力强、学习知识快的A层次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更能使他们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例如,教师在讲授Word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文件让其进行编辑练习;在讲授Excel时,可以让物流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关注他们在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在讲授演示文稿时,可以引导幼师专业的学生关注,使其明白课件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教师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总之,教师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适合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最终实现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