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勇
5月22-25日,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三天时间8万多人参观,可谓盛况空前。在本次展览活动上,各省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示本省教学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作为深圳代表,我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参观学习了全国各地的教学信息化实践,感触颇深!
“教学信息化”是本次展览的主题,而且活动重点是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从应用层面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客观上讲,从各省的实践成果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确实有了质的飞跃,逐步从技术层面向学科教学层面发展,从关注技术开发到关注人的发展和课程的构建。在本次展览会上,微课、翻转课堂、智慧教育、MOOC、3D打印、远程学习、创客和未来学习等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面对这样的热闹场景,我们应该具备理性的思维,不能盲目追捧。面对各省的众多实践案例,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你会发现很多令人堪忧地方。例如,新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技术语境为主;引领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主要还是教育技术专家,而课程和教学专家严重缺位;科技企业依然是主导新技术运用的主力军;伪实验课题、注重信息技术运用的外在形式、以点带面的宣传等随处可见。
作为一名一线实践者,我所期望看到的是“技术深度融入课程”的实践。面对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我们眼里应该看到的是“人”和“课程”,聚焦人的发展和构建能培养学生未来关键能力的课程。技术应该承担“沟通媒介”和“脚手架”功能,它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然地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
在本次展览会上,作为深圳市唯一师生现场展示的学校团队代表,梁勇老师和三位一年级的孩子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我们学校近一年来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官员、专家和老师们,对南科大实验学校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基于思维工具的可视化学习、以及以STEM+为特质的统整项目课程等非常认可。
作为一所新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全域信息化”的视角推进学校现代化品牌化发展,用新技术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底层支撑,让技术深度融入课程,技术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课程学习品质。在本次展览会上,我们主要展示了以STEM+为特质的“根与芽”统整项目课程。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孩子通过思维导图、视频、可视化APP等技术支架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有效融合,学生的阅读、识字、写作、演说及实践探索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
孩子们在用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精彩的学习片段。例如,孩子们在观察自己种的“苗苗”过程中发现,由于天气越来越热,校园里的草丛里开始蹦出很多小虫子来。孩子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阅读关于各种小动物的书和文章,了解小虫子是怎么和植物们一起相处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很多卵生动物的名字都是虫字旁,于是孩子们借助思维导图把虫字旁的生字进行归类学习,从而提升了识字的趣味性和高效率。又如,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有些难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展了关于“有趣的标点符号”的小主题研究,用视频的形式记录发现生活中的标点符号,并制作了“爱捉迷藏的标点符号”的视频,整个拍摄、设计与剪辑都是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素养和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
总之,让技术就像空气一样融入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凸显人的发展和课程的重构,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重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