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浅谈太极拳教学

2015-09-10 13:53王冬生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

王冬生

摘 要: 本文从习练太极拳架的重要性和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方面,对强化太极拳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后,认为太极拳传授者除了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技能修养外,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练、多看、多思,使学生能够将太极拳理融入到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使太极拳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进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教学 心理特点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开设太极拳课程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太极拳以独有的健身、健心和攻防特点,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在高校内开展广泛。通过对太极拳教学现状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重外形轻内涵,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不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为此,本文仅从习练太极拳架的重要性和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方面,对强化太极拳教学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作出贡献。

1.拳架是练太极拳的基础

拳架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太极拳能否发挥其养生、技击和艺术这三大功能,集中地体现于拳架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先生,要求弟子一年左右时间打满一万遍标准拳架,达到熟练。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品三强调:“拳打万遍,神理自现”,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每天打拳30遍,要求其子陈照奎每日练习陈式家传低架太极拳20遍。著名太极拳大师陈照奎说:“拳架锻炼,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套路中的各个拳式,都是在搏斗中有效动作的总结。”“陈式太极拳是一种高级拳术,她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这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即使你有一定的聪明,也得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弄懂学会。学架子必须是一招一式,一手一脚,打下正确的基础,一招一式有规格,一手一脚有地方。初学不严格要求不行,如果随便囫囵过去,会给以后改拳造成极大困难。”“拳架是推手的基础,推手是检验拳架的试金石。”

唯有标准的拳架能够全面体现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技击应敌、艺术欣赏三大价值。从其养生功能来讲,它能使人们身心全面得到锻炼,特别是它的健脑、嫩肤作用,就在于它是通过如滔滔大河的连贯复杂套路动作,顺逆缠丝、丹田内转、快慢相间、节节贯穿、松活弹抖而发挥其功能的。人体精气神的运化、锻炼,都要以拳架为依托。从其技击功能来看,太极拳拳架中的一些重要的有效实战击打动作,如膝击、肘击、腿法等,在推手中是不准使用的,而在拳架练习中却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另外,太极拳的艺术欣赏价值,陶冶人的情操等功能,更不是拳架之外其他项目可以代替的。可以说,没有拳架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

2.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已具备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在心理发展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还不成熟;抽象思维发展但较主观、片面;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提高但不稳定。

太极拳化刚为柔,力主柔化,主要表现为动作柔和,在习练运动时,动作柔和缓慢。太极拳特别强调身体和精神的放松,用意不用力;动作刚柔相济,呼吸均匀柔和。学生希望探究太极拳的神秘感,感悟太极拳的内涵,但是在习练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太极拳动作外形、路线规格的习练,忽视对太极拳理内涵的理解。久而久之,习练太极拳如同催眠体操,使人昏昏欲睡。

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不坚的心理特征,在习练太极拳时会出现缺乏习练的耐心和恒心。太极拳套路动作缓慢、速度均匀,要求习练者心静体松、动作连贯圆活、意气形合一。习练动作多,学生认为枯燥、乏味,习练动作少,没有挑战性。学生抱着好好学习的心态习练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失去习练的兴趣,其中有学生心理發展特点的影响因素。

3.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常用的太极拳教学手段和方法有:讲解示范,提示领做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练习与多样安排法、正误对比法、因材区别对待法、攻防体验法、录像分析法、教具运用法、教学比赛法。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将推手和太极拳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将表象训练引入太极拳教学中,有将太极拳和舞蹈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将太极拳动作联想其他动作教学,有将太极拳“慢拳快练”等教学方法和模式。

太极拳的习练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追求速成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能一味按照学生求快的思维安排和设计太极拳教学,要引导学生进入太极拳“以形化韵”的习练模式中,不刻意追求练习的速度和动作的运行路线。一节课中,教师将一个动作“掰开揉碎”,强调习练的意识引导和内在感觉的发现。教师要在教学生之前,对动作的拳理意念引导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学生在习练过程中“沉浸”在其中。

4.结论和建议

教师要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丰富体育教学理论,了解体育教学最新最前沿的动态。教师要勤练拳,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仔细揣摩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和教学要求,不断寻求更合理的太极拳教学方法。

课堂上要多带领学生练习,学生练习的遍数多了,对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学生才能逐渐品出太极拳的韵味,才会体验到练习太极拳的诸多好处。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将中国传统的经络、易理和导引吐纳等养生知识贯穿太极拳教学,使学生知道太极拳的渊源和拳理,并在习练过程中做到内外兼修,以内发外。

太极拳基础打得是否牢固,拳架得是否规范,将影响太极拳习练者将来发展的好坏。教师每次课可以不用刻意进行套路教学,可以多进行基本功的习练和分解动作的习练,每一个分解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得纯熟了,套路的熟练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罗加冰.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43-1344+1347.

[2]马虹.陈式太极拳的科学修炼法[J].武当,2010(4):19-20.

[3]屈睿.大学太极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的探讨[J].武魂,2013(7):13.

[4]陈正雷.陈式太极拳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马虹.陈式太极拳理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闫英.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诊治
浅谈如何面对高中学生上网成瘾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驻藏官兵睡眠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