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10 07:22俞丹锋
考试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俞丹锋

摘 要: 极限思想是进行微积分学习的敲门砖,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受学生年龄的限制和知识掌握的制约,初步让学生了解极限思想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思想。

关键词: 极限思想 逼近 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

极限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之一,是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近代的极限思想的发展是与微积分有着重要联系,为了给学生后续数学课程打下伏笔,因此小学阶段给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渗透极限思想呢?极限思想是建立在动态的基础变量上,既举足轻重又颇具难度。简单地说就是用极限逼近准确,在有限动态的过程中研究无限,在“不变”的基础上理解“变”,从“曲线形”中转化出“直线形”,用近似的方式理解精确。

在小学阶段,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无限”和“逼近”这两个概念。但是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极限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们片面地认为极限就是“无限”。例如: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等,这些教师将这些知识点错误地理解都蕴含着极限的思想,这些看法是不准确的。微积分的极限理论的核心是,如果一个函数或数列无限地接近于一个常数,我们就说这个常数称作这个函数或数列的极限,这是极限概念的定性的描述。因此直线是无限延伸等知识点只是一个无限的思想,而不是极限思想。受小学生年龄限制及对事物认知方面制约,理解极限思想这种抽象的思维存在难度,但不能因为困难就弱化它,反而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让学生充分感知,了解极限思想,现在就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极限思想谈几点策略。

一、在直观感知中渗透极限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1]。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极限思想又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感性认识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时常借助多媒体的使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规律,让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时中,通过现代多媒体的应用,直观展现把圆进行2等分,4等分的过程,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分的一小块图形像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自然地想到像一个三角形,只是一条边是完全弯曲的。教师继续追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条弯曲的线变得更直些?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把圆更加细分,等分得越多,得到小扇形的弧度就越小,進而更加逼近与直边。教师立刻根据学生的想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把一个圆进行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的过程,学生能更直观充分地感知等分后的扇形越来越近似三角形,得出把圆转化为三角形,再拼成的长方形,求出圆的面积。

又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把圆柱体底面的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按扇形的等分线沿高线分割开,再拼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底面切分的扇形越多,拼接出的图形就越加逼近于长方体,通过多媒体flash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极限思想中的“化曲为直”及“逼近”这两个重要的特征,教师抓住了实质,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精简,讲得明白易懂。不仅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极限思想,还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未来学生就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渗透极限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学生感知极限思想,也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靠教师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必然无法真正感悟到数学思想,因此学生必须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实践,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等数学活动,在操作中感悟极限思想。

在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中有一道例题:■+■+■+■+■+■+…,这道例题实际上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内容,如果在高中阶段,即可通过等比数列公式求解,当q=■时,S■=■=■=1-(■)■,■+■+■+■+■+■+…=■(1-(■)■)=1。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数知识的获知都是通过直观感受才获取,因此在介绍本题求法之前,建议教师先化繁为简,将无限个的加数变为有限个,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这几个分数的和,学生一开始用之前学过通分的方法求和,算完后有些学生就立刻得出猜想分母减1等于分子。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能否借助直观图形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几何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上涂阴影,先涂出■,然后涂出■,接着在小组合作中分别在图形上空白位置标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直观感受到阴影部分越来越逼近于整个图形。在验证了想法后,再对比通分和用逆向思维的规律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后,教师适当提问:当分数加到无限个的时候,会怎么样?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就能理解这个等比数列的求和会逼近、甚至会填满整个图形,这时候教师出示得数等于1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唐突或难以接受,教师要把握好近似与精确这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教学中不仅仅通过圆片涂阴影法,还可以结合线段图,在长度是1的线段上,画出■,■,■…,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画出的线段越来越接近1,在画图操作中渐渐体会到极限的思想,很好地渗透了数学思想。

总之,任何一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掌握与灵活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交流、同桌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数形结合等直观方法,渗透极限思想,为今后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夯实基础,为今后学习微积分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