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莎莉
摘 要: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很多高校构建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深化和巩固分层次教学改革成果。然而,在机制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评价机制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应该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动态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质量 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监控,就是对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控制。对观察教学获得的情况,通过分析判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教学工作完善,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可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可以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通过机制的反馈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制订出科学可行的方案,再进行评价机制的调整,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的良性循环。本文对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质量评价标准是评价的依据,是评价机制构建的前提。不同层次的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保证科学、先进、合理、适宜,这样才能保证最终评价结果对教学工作改进提供的参考是有价值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评价
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以及做好其他方面的教学准备。当前很多高校并不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上交教学计划或撰写教案,而课件的制作也会根据教师上课是否需要而自行决定,那么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的评价似乎就无从下手。笔者建议,专家或同行进行随机听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可以轻易地判断出教师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板书是否工整清晰,教学难点与重点设计的是否合理、准确,教学内容的数量是否恰当,语速是否适中,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得体,这些都是教学基本功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基本功评价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行为更得体,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3.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频繁又恰到好处。通过课堂提问与练习,可以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得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教师是否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讲解得是否明白,都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4.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评价
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做的教学准备、教师的基本工扎实与否,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就是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讲,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的四、六级过级水平,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水平,课堂表现等。
二、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其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将教学相关的所有要素纳入到评价机制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很多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就要将所有的要素都纳入到评价机制中。然而,大多数教学管理机构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都重视对教师的考核,其次是对学生的考核,而对于课程、教材、教学设备应用等方面的评价很少。之所以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没有将所有要素纳入到评价机制之中,不排除诸多因素的评价指标确定较难的因素。例如,就教材要素进行评价,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学校统一定购的,其他教材仅是参考。那么在教材评定上,就无法分出伯仲,将教材纳入到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中,似乎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2.评价方法单一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网络评教、督导听课评教,或是让学生填写课堂教学意见表。这三种看似覆盖全面评价方法仍然不能满足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而且弊端都已经显露了出来。例如,学生、教师同行、督导都可以参与网络评教,然而,由于网络评教都是由评价机制的设计者将评价指标分列出来,以选择的形式让使用者进行评价,无法发现评价指标不能包含的其他问题;而督导进课堂听课评教的方法也迫使很多教师无法正常上课,成为精心准备的一场公开课,这种情况下,督导所看到上课情况、所了解的教学质量是不真实的,这就使这种评价方法失去了意义。
3.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督促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这也是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健全,是存在于当前大多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的主要问题。如上所述的三种评价方法,网络评教法的运用,最终任课教师获得的就是评价最后的综合分数,即使可以看到是哪一方面做得不好,也无法指出具体的问题所在。例如,在一些网络评教法中有这样的评价指标:“是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选择的答案分为“是”与“不是”,如果教师获知了此评价的分数,恐怕也会感到十分迷惑,通过反思也很难想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学生评教法的运用中,同样会将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教师,然而,这项评价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而很多学生会由个人的喜好对教师进行评判,评价结果本身就有失公允,也就无法反馈正确的信息。
4.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不够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教学管理机构对教学整体计划的调整,可以展开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们教学水平的提升。达到上述目的,就一定要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上面提到了学生评价法,很多学生不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有的学生对上课纪律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课堂行为不约束,或者对旷课不记名、上课不点名的教师评价极好,而对于那些要求严格、对自己管束较多的教师则会给差评。这样的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从何而来呢?督导评课法的缺点也如上所述,督导将一次两次听到的课就认定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评定依据,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形成性评价机制构建
1.多方位监督主体的共同参与
将高校中的所有主体都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中,并从中得出最可靠、最权威的评价结构,此形成性评估作为指导教师展开教学工作的参考,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作用可以发挥出来的目标。全方位的监督主体包括学生、督导、教师及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员。与前面提到学生评价法、督导听课法及网络评教法不同的是,要将这些多方位的主体人员融入到一个评价机制中,并非分离于几个评制机制之内,让这些监督主体在同一个评价机制中,基于不同的立场就同一个问题展开评价,从而得出这个问题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在进行同一问题评价时,评价机制应注意到评价主体的差异性,制定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更适合于每种参与主体的不同特点。例如,就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时,对督导人员设置的评价题目为“你认为这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答案分为“优秀”、“较好”、“一般”、“差”四个标准;对学生设置的评价题目为“你愿意在这位教师的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吗?”,答案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个;对教师同行设置的评价题目则为“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得比较好的一方面是什么?”,可选择的答案有“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环境的创设优良”、“没有出色的一方面”等答案。这样评价问题的设计,是从不同参与主体的特点出发的,而考查内容是一样的,综合几类评价主体的评价数据,就可以获得公正的评价结果。
2.多层次监督评价机制的构建
将监督评价机制设置为校、院、教研室三级评价机制,最后将三级形成性评价结果综合到一起,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性。多层监督评价机制是上下一体的,工作的内容会有所差别,评价的侧重也会略有不同。校级评价机制应是从教学质量的整体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学生在校外举行的英语比赛的获奖情况、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最高级别的评价机制,其理应从高处着手,侧重于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应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面入手,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哪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创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更有利的。例如,发现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都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院级管理人员可以建议任课教师在每节课中抽出10分钟的时间重点加强学生的听力练习,提升英语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研室评价机制应侧重于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教研室作为管理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单位,与每一位任教教师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因此通过结果找原因的工作就落在了教研室评价机制的肩上。
3.动态评价机制的构建
所谓动态的评价体系,就是要实时收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要素,对教学进行评价。例如,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评价工作交付班级的学习委员,要求学习委员要记录教师每节课讲授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督导员也要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多听教师的课,保证听课的随机性,保证教师是在一种正常的状态下进行授课的。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听课,但是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仍无法满足室外听课的需求,因此实现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还可以通过增加教学质量评价次数,变换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内。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多元智力理论对转变学生评价机制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2]吴旭凌,谭贤军.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陈金平,邱春英,彭一凡.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研究——以一所独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
[4]胡川.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3(86).
[5]朱荫成.分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高职公共英语形成性评估量化标准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YYB04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