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

2015-09-10 07:22林起汛
考试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标考试文明

林起汛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要求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因而虽时间长,但教学任务重,一轮复习成效如何,关系到高考成绩,下面谈谈如何搞好历史一轮复习。

一、重视课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历史复习的依据。一轮复习要在准确把握这三个考纲文本的基础上,明确高三复习的内容和能力要求。

课堂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考试说明》在每年12月左右才到教师手里,所以在一复习时,教师可依据上年的本省《考试说明》,认真研读。重点关注“考试内容与范围”、“考核目标与要求”、“题型与示例”三个部分,做好加减法。对于一些“考试内容与范围”里明确不作要求的,做“减法”,复习时不做要求,若新的《考试说明》有做要求则再复习。凡是课标中没有的,包括整节课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而对一些重点内容,可以适当拓宽、加深。

以人民版教材为主,要根据其他版本的教材补充相关知识,以全求面、准确理解课标内容。对于教材内容“导言”,掌握本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正文”,课标中有的,要重点掌握;课标中没有的,要以材料题的形式处理,对具体史实不做记忆要求。“实物图片”,一要印证教材中的文字表述,补充历史内容;二要从中得出相关历史信息,看其历史影响。“楷体字(即小字)”,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要掌握;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解释,不做要求。“引用材料”,一类是要掌握的;一类是印证课文内容的,了解即可。

教师依据“考核目标与要求”对一轮复习设定教学复习的难度,对一些历史问题分析,程度好的学校可适当拓宽、加深,程度一般的学校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即可。在历史能力要求方面,程度一般的学校重点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这两项能力;而程度好的学校侧重“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项能力目标要求。

二、夯实基础,突出三基

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是历史学习和高考命题的着眼点,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牢牢把握基本史实和概念,理解基本历史观点,是历史学科高考一轮复习的首要问题。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基本要求牢固掌握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才能奠定决胜高考的基础。

高考不强调覆盖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做到全、准、细。“全”即复习要全面,全面地理解每个知识点、考点,对于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要理解透彻,抓本质。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各考点进行细化和落实,要求学生认真掌握好这些主干知识。认真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细”即注重细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等。

在历史知识复习时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整合:①必修内容之间横向整合。三个必修模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轮复习在分析问题的背景、影响类问题时,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横向联系的思维习惯,实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的整合。②不同版本之间整合。高考考查范围是各版本教材共有的内容,据此对不同版本予以整合。③必修与选修内容整合。选修的很多内容是对必修的补充和深化。在复习必修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对相关选修内容的回顾,从而既加深对必修知识的理解,又回顾选修内容,实现必修与选修的有效整合,为以后选修的复习奠定基础,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历史试题大量涉及历史概念,在历史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讲解透彻,对于考纲要求掌握的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要逐个讲清、讲透,不留疑点、死角。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认识,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更新理念,引领复习

在高三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要用新的视角和理念备考,整合知识。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结合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多角度地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历史事件,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加以分析评价。

以文明史观统领,指导三个模块内容的复习,通过学习和总结,必修一体现政治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规律;必修二体现物质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的演变规律;必修三体现精神文明从落后迷信到科学理性的演变规律。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阶段性,各种文明都具有同等价值,无优劣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有矛盾和碰撞、冲突,但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动是常态和主流;对待文明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接受各种挑战;被动应付各种挑战;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其结果也有三种:新的文明产生;同化其他文明的要素,并使其融入自己的文明之中;由于其他文明的传入或入侵使原有的文明瓦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以近现代史观和全球化史观来指导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原发内生型、外部传导型。从社会制度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近代化模式、社会主义近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近代化模式。西方现代化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原发内生型。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得到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后科技革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

四、精做习题,讲评提高

高考总复习一定要精选那些命题严谨、难度适中、题型新颖的好题练习。一般训练量为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练习,每讲完一大部分进行一次测评考试,整个第一轮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二次大型综合检测。

对每节的习题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选题要注意:一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纯粹的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比例不易过大;对教材知识的变通,是改头换面后的“新”题,比例可以稍大些;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这三类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二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内容,包括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从合适的知识点切入设题、选题。三是史学理论应用方面的内容,要从教材运用史学观点评判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中得出规律,学会迁移,由此及彼,以题目的形式加以落实。在复习中要明确高考对必修、选修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不同,明确考查的方向和训练方式。必修部分既要训练选择题,又要训练材料解析题,选修部分突出训练材料解析题。

及时讲评,启发提高。练习和考试都要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分析出原错因,错题分析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问题,更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总结答题方法、规律和技巧,文综试题的特点是长题不难、难题不长,答案简明扼要、全而不多,答题要做到卷面“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知识系统化、思路规律化、知识能力化,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猜你喜欢
课标考试文明
请文明演绎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漫说文明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对不文明说“不”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文明歌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