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宏观要求

2015-09-10 07:22刘海霞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

刘海霞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 宏观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提出的,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内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大家研究探讨的关注点,备受语文教育界的关注。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尽管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已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上了教学日程,但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有的认为语文自身的听说读写就体现了综合性,没必要再进行“综合性”。

一、认识到位

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教师能否顺利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条件。2011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定位没有变,依然认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与2001年课标相比,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具体陈述部分则更具体,更丰满,更具操作引领性。新时代对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新挑战,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师应该率先垂范,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一种要求,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无论自身能力如何,首先都要吃透“课标”,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否则即使老师的水平很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也不会落实到位。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其他科目教师或社会力量协助下的,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语文素养为目的,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语文课程形态。”强调的关键词是“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和“课程形态”。

二、拥有能力

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拥有“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这是落实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根本所在。大学的分科教育,提升了人们的专业水平,但是也限制了知识的拓展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面对新课改,有的老师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不知如何教,因为教师缺乏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在西藏地区从事小学的教师大多是中师、师专毕业的,他们上学时主要侧重的是知识的掌握,尽管平时有的教师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也有一些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写作,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论文的答辩,没有对较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历练。了解到我们受教育的缺陷,就要积极主动地弥补。综合不是让我们天文地理样样精通,而是让我们通过“语文综合性”这个平台,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听说读写是生活的必需,听说读写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落实。我们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发现、探究语文的问题,需要与人合作的品质。

这里给大家提几条建议:(1)夯实专业知识,增强自信。(2)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滋养自己。(3)寻找不足,谦虚上进。(4)在教学中能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5)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和同事商议,群策群力,放下“面子”,共同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6)查阅资料,寻求解决的办法——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以专题的、问题解决的形式开展的,如果老师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有这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必然会引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不是一个庞杂的所在,而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搜集资料、处理资料、使用资料等,只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人文关怀

注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享受到思考的快乐。教师必须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但是关键还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学生思考问题,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可以在学生困惑处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新版课标强调:“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思考是有收获的,或成功或失败。让学生在成功中不骄不躁,在失败中不气不馁,老师除要教会识文断字,检查他们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呵护学生善于思考的“心”。“心”是伤不得的,否则就遏制了他们思考的“头脑”。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从低、中、高三个阶段要求的,为教学提供了大致方向,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细化到具体年级、具体学期。结合学生的发展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地域资源的利用性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改善。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确能起到让“学生能做、学生想做、学生乐做”的作用。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绽放的是自己内心的喜悦;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所失,坦露的是自己心底的真诚。

我赞成2001年版课标给语文课程归纳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抓住语文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2011.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让语文课堂绽放语言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