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与“补牢”:试题命制、答案分析与教学补救

2015-09-10 07:22盛刚付燕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试卷分析

盛刚 付燕

摘 要: 测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至关重要,试题命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检测学生知识把握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考后学生答案的分析需要具体入微,能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教学补救。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 试卷命制 试卷分析 教学补救

一、材料解析题命制示例

精读课本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必要举措,是夯实双基的必由之路。对教材图片的深度解读能迅速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加对主干知识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秦朝和古代罗马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外长城的共同功能。(4分)

(3)根据《罗马扩张示意图》,指出古代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的关系。读材料三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秦朝和古代罗马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12分)

参考答案:(1)同: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古代罗马制定了影响世界的罗马法。(4分)异:秦朝实行“人治”,罗马实行“法治”。(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功能:抵御外族入侵,维护自身统治。(4分)

(3)关系:继承与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4分)贡献: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罗马创造了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8分)

二、学生答案及存在问题分析

月考后,教务处组织了高三老师集体阅卷。我从高三(1)班王劲松老师处获取十三份答案,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份答案并进行分析。

吴正慧同学答案:(1)异:秦朝时制定了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律——秦律。它所包含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官僚世家等人,而是其统治区域内的所有公民,不再包含任何的徇私舞弊及个人主观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开放、自由的原则;而罗马法在建立的过程中仍然保留一些针对奴隶的野蛮的习惯法,其制定目的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的权利依旧受到侵害,无法得到保障,具有一定的舞弊行为。

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

(2)抵御外来侵略者,在战争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御保护作用。

(3)古代罗马是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如:辉煌灿烂的希腊文明是由古罗马帝国发展而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功不可没,他的雄才大略及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是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一页。古代罗马是民主政治的发展的标志,从两河流域发展而成并具有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城邦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铸就了人们勇于探索、追求自由的精神,诞生了大批的文学巨匠,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曹弘雨同学答案:

(2)抵御外族侵略的功能;巩固统治,镇守疆土。

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关系:古罗马文明为基础,希腊文明是古罗马文明发展的产物。

贡献:

秦:秦朝修长城、灵渠,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为世界文明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制定了延续数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央集权作出模板,如德国的“三元制”。

罗马:击败罗马的海洋文明使罗马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轮番而治、人民主权的特点给世界其他国家作出榜样。(“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条法律的制定延续至今。

未署名同学答案:

(1)异:秦朝地方官吏由君主直接任命,而古罗马官员由公民选举产生。

秦朝时人民犯罪即被处死,而罗马公民犯罪后拥有辩护的权利。

秦朝的法律制度由皇帝制定,而罗马则由议会审议制定。

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

(2)抵御外敌,防止周边外敌入侵。

彰显自身国力,维护自身统治。

划定疆域范围。

(3)关系:古代罗马文明中包含希腊的文明。

贡献:

古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地方设郡县,建立郡县制度;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古代罗马:制定罗马法,对世界古今法律制定都有借鉴意义;陶片放逐法;建立议会制度。

存在问题:三位同学的答案与所列参考答案大相径庭。具体而言:吴同学答案组织有以下不足:用词不够精练、准确;答题时未认真审题;罗列知识点呈现碎片化特征,不成体系;基本史实把握不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倾向等。曹同学答案组织形式新颖,让阅卷教师眼睛为之一亮,但答案组织暴露了审题草率与马虎;基本史实把握不牢,时间顺序错乱;答案组织形式条理清晰,但答案内容有诸多瑕疵,影响得分。未署名同学答案语言组织较精练;基本史实把握不够牢固,在知识体系结构上稍显缺失。

三、教学补救措施

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我认为教师在以后教学中应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重现,以求实现教学相长,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第一,教师应教会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在审题环节:可培养学生“先审问题”,找准“关键词”,以做到“有的放矢”;再审材料,审清材料出处,找准与教材知识联系,审清材料内容找出核心词。在思考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密切联系设问与材料、教材之间的联系。在组织答案环节,教师可提高学生语言的精准化程度,注意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层次性与客观性。

第二,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历史观即人们对历史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历史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强化训练,教育学生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形成客观、全面、科学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第三,教师应教会学生精读课本。精读课本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必要举措。精读课本即读懂课本的所有知识,包括目录、前言、学习建议、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本课要旨、本课测评、学习延伸、模块链接、注释、图片及解说等,学会理解教材、运用教材,进一步挖掘教材。课本知识是基础,是实现知识迁移与转化的首要前提。

第四,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与体系。完整的知识框架与体系是培养学生条理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提升认识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宜与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的构建,厘清知识的层次,解决学生答题时知识呈现碎片化和次序混乱的问题。知识结构的问题可以通过“前言课”的教学、“导言课”的教学或“目录课”的教学进行,有关此问题的解决可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性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从教师与教学的环节找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制定应对措施,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试卷分析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生物统计》的试卷分析与解读
初探试卷分析在教学中的意义与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比效应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找“试卷分析”要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