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2015-09-10 00:49姜冰乔静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新课改

姜冰 乔静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形式与内容相脱节、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对此,作者通过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及应该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对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做具体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存在问题 基本环节 五大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这是新课改的一大发展趋势。为此,探究性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青睐。

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为基本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探究性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它不仅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和谐。从目前看,虽然探究性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多方资料,加之自己的亲身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学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现做如下阐述。

一、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不注意发挥主导作用,为活动而活动,使探究活动丰富的“生成性”无法体现。

一些老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只顾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避而不谈,老师点评与学生探究脱节。事实上,高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及经验缺乏,思想还处于一种半成熟状态,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会遇到种种疑难问题,教师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可能与最终的学习目标相背离,结果造成探究教学的失败。

(二)片面追求探究形式,而忽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造成内容与形式的脱钩。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较强的学科,涉及一些概念、属性的知识还是要靠教师讲授,并不适合探究。一些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并没有细加斟酌,而是随意选择探究内容,将探究教学异化为“随意探”、“满堂探”,错误地生搬硬套,结果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不理解探究教学的内涵,机械地追求过程,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缺乏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不理解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清楚探究活动及相应的设计意图,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实践或体验探究过程的每一步,仅仅把探究活动看做是一种技能或方法,而没有把它作为学习目标理解,结果学生可能只了解了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其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培养,更不要说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真正的发展了。

(四)探究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一旦管理不当,就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一些学生可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利用老师新赋予他们的权力,或是激烈讨论,或是闷声不吭,或是乘机捣乱,这些情况不仅影响课程的进度,破坏课堂秩序,而且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学生最后的感觉可能是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没有学到什么。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探究教学之前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就可能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局面,继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途径

针对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其基本环节、处理好的几大关系,对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做具体分析和阐述[1]。

(一)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

1.确定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预设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2]。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为主题展开,让学生明确最终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其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需求度,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及思维方式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最好是具有思维价值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调研,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再次,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明晰,有条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不会产生迷惑或歧义;最后,要注意问题呈现的方式,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图片或故事呈现形式等,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在呈现出问题情境后,其主要活动和任务就是暗示问题存在或诱发学生质疑。在这里要注意不仅有教师提问,还有一个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就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式提问[3]。教师在提问时要依据学生水平,尽量具有梯度性、适度性和潜在性,同时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教学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3.分析论证,讨论交流: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广泛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之后便对探究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质疑、辩论,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这一环节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4.师生共同解疑,得出结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同时可能会走进思想误区,这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启发和诱导,以参与探究者的身份加入其中,适当地对学生讨论做一些指导和点评。事实上,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和点评是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5.突破课堂,拓展问题: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整个探究课堂上思想的升华,通过教师的点拨,以“小”接“大”,从“小”通“大”,使学生实现思想与思维的跳跃。比如在学习完《神奇的货币》后,学生对世界货币的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对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问题还有拓展空间,于是设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探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探究教学虽然反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但也不赞成学生“自问自答”式的启发教学,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必须加以恰当引导。事实上,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导师角色,并非游离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外,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当然,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和学生自主之间的度,指导过少的话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抓不着重点,漫无边际;指导过多的话,学生就会缺乏思考能力,探究教学也就没有了意义。总的来说,教师要把握好探究深度,明确探究主题,尤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最好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涉及一些疑难问题时,教师要予以耐心回答,切忌用冷嘲或批评的方式对待心存疑惑的学生。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于高中政治老师来说,开展探究教学首先要选择好探究内容,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的教学形式。比如说在高一经济学教材中,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一框时,涉及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等概念,这些陈述性知识并不需要学生花时间探究,而是靠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就能够较好地把握。此外,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资源或物质条件的限制,也是不宜开展探究教学的。比如说对金融危机进行探究,选择“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这一内容时,范围太大,在高中生还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十分困难,而如果换作“当前金融危机对我们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则是可以探究的。总之,探究内容最好贴近学生实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能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往往只重结果,忽略过程,这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可以说,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其首要的教学目的应是将所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中,使他们在面对一些生活现象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加以解释,并对未来即将要发生的现象做出预测。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但是,注重探究过程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如在探究“为什么公民要依法纳税”的时候,我从生活中去饭店买单的例子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下查阅大量有关国家税收用于何处的资料,又让学生从反面论证分析如果国家不强制税收的话则会出现什么情况,经过一系列探究论证,学生认识到了公民依法纳税的重要性。总之,探究教学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寓结果于过程中,时时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4.问题与课程内容的关系:问题的创设可以说贯穿探究教学的始终,在这里就涉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一些老师往往用大量问题导入所要学习的知识,而一旦导入后,就把问题扔在了一边,事先引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与课程内容处于分裂状态,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最好一以贯之,或围绕某一知识出现的各问题之间要前后系统联系,问题和课程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如在高一上册经济常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中,不妨以一块蛋糕作为探究的切入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始终,蛋糕不仅要做大还要切好,这形象地说明了按劳分配为主体,而加工蛋糕还需要哪些材料,哪些材料的贡献大,可以形象地说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一贯到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问题形象地理解消化知识。

5.开放与秩序的关系:探究教学的开放必须与良好的秩序相结合。在探究性课堂上,有很大的生成性,同时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控,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4]。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尊重学生的观点,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其次,教师开展探究教学前必须事先设计好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的主题,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深度,引导学生向既定方向探究,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从而造成混乱的局面;最后,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的节奏,尤其要做好时间安排和分组安排。笔者认为,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教师要事先把学生分好组,分配给每个学生小组一定的学习任务,安排好每个小组自由讨论的时间,并在自由讨论后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这样就能保证在开放的同时不至于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

三、结语

结合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亲身实践,发现探究性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虽然目前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牢牢把握住“自主、探究、合作”这一核心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广大教师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会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夏茂勤.思想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专报,2005(4).

[4]蒋雨华.对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