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东
摘 要: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趋利避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新常态”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等特点,必须制定新方法。本文通过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明确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新媒体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对策。
关键词: 德育视角 新媒体 培育对策
近几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新媒体在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思政工作、形象塑造等方面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名规模达6.49亿,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78.1%,类似即时通信微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2014年手机即时通信用户为50762万,网名使用率91.2%,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可见目前凭借高科技手机的使用率提升,以微信为主体的即时通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存在易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受干扰、易产生道德弱化、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等负面影响,因此,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进行探析,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体素养引导机制的新模式。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探析
大学生既是受众者又是传播者,作为受众者,应能正确分析、批判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作为传播者,要自觉接受传媒素养教育,强化自身传媒职业精神。大学生媒介素养作为基本素养之一,其教育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网络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能力、网络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能力、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发展和完善自我能力四个方面(媒介素养分析模型详见表1)。
表1 媒介素养分析模型
二、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困境。大学生德育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作为基础教育之一,德育素养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培养体系,具备理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媒体素养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虽然二者教育在发展程度和教学理论方面等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德育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等能力,为媒体素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反之,没有良好媒体素养的大学生,他们面对是非问题、价值判断等就处于摇摆状态,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道德机制。媒体素养教育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需求,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尚未有充足的、权威的、全面的理论依据作为教育规范和行为引导,严重阻碍媒体素养的发展和二者的有效整合。我国目前还没有媒体素养教育专业理论著作和教材,没有系统的培养体系,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理论缺失。
(二)师资力量不足。大学生媒体素养作为新兴的教育内容,没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大多由教育学、新闻学等专业教师担任,缺乏系统培训和经验,单纯通过了解相关教材和资料,对新媒体运作、规范等没有专业知识,难以将德育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容易分散,趋向于分离化,均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有消极影响。
(三)教育规范与系统设计程度过低。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理论依据主要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需要系统规范地设计,但是,现实是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教育规划,社会媒体规划不合理,整体素养过低,
三、新媒体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对策探讨
(一)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完善媒体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在高校教育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直接开设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高校可以先在部分专业开设选修课,待条件完全成熟后再增设各专业公共必修课或通识教育课程;尚不具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初步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起到引导、带动作用。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具有良好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力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和辅导,使之全面、系统地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成为学校网络的“意见领袖”,确保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应用新媒体的行家。
(三)注重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校园活动的紧密结合。发挥校园媒介资源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如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等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使用媒介的平台,建立起对各种信息的解构力、影视内容的接受力和对网络的运用力,以提升大学生认识、分析及分辨媒介现象的能力。
发挥高校社团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阵地,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如开辟网络道德论坛,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网页制作比赛、网络文学大赛,运用校园自媒体对网上热点、焦点新闻事件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网络接触行为过程中自觉内省与领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发挥媒体从业人员的作用。举办专题讲座或聘请专家学者等,邀请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网站等传媒资深记者、编辑主持人进校园,通过面对面交流,让大学生更真实地了解自媒体的讯息资料和状况,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培养自身的良好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刘要悟,刘灿.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论丛,2010(3).
[3]张新明,朱祖林,王振.我国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
[4]陈一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J].东南传媒,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