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景 李淑芬 景晓会
摘 要: 合作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扩大了获得知识的信息量,创造出尊重学生潜能,有利于师生、生生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帮助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到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呢?作者主要采取了四种策略:一是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好小组长;二是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四是构建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在新课改发展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注重学习小组的运用,采取有效的策略,留足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往促使知识升值,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合作学习正是适应了学习的这一特点,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形式,被广泛引入课堂教学后,打破了过去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闷局面;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扩大了获得知识的信息量,创造出一种尊重学生潜能,有利师生、生生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毋庸置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要义不容辞去实践、去探索。然而,合作学习追求的绝不是简单坐在一起的形式,也绝不是简单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要通过有效合作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提高教学活动中合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一)合作小组的合理组建。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每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做到公平、合理,从而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三是分组时重点考虑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性格内向、有才能但不敢适时展现自己的两类学生,把他们安排在有耐心、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小组,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四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广的交往空间。
(二)小组长的优先选拔。小组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得按照教师布置的项目内容,合理进行分工,协调项目进度,提炼汇报总结,等等。小组合作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小组长的职能的发挥情况。所以,合作小组组建好后,必须选一个好组长。有的孩子擅长操作,有的孩子擅长描述,有的孩子善于总结分析,有的孩子善于推理……我们要根据个人特长,知人善任。组长在小组中应具有凝聚力,因此最佳组长人选应是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大,能以身作则、乐于助人,且数学知识水平相对高的学生。还有,除了常务小组长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出临时小组长。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必须进行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难易,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拔出在本次合作中能带领组员有效探究的组长。在进行项目活动时,老师平时应对选出的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小组中起到引领监督、帮助的作用,并能合作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集体讨论,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就宣告结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将个人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等传统的做法抛得一干二净。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老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辩证地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学源于思,思又引出学。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过于依赖合作学习解决自身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常常会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学生就会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合作学习就形不成交流互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失去意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个体独立思考为前提,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地交流,才能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需求,该合作时就合作,该独立时就独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其实并不难,我认为,在教师设计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几乎每个学生能够迅速给出正确答案,就没必要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了;如果大多数学生思考之后不能准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和想法,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有序地在班级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为合作学习集体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切实际,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过简或过难的地方采用合作学习,还有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时采用合作学习,都因为时机不对而收效甚微。所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展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a+b)(a-b);(3x+y)(3x-y);(6a+b)(6a-b);(4c+3d)(4c-3d)。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出答案,然后再启发。比如:请大家自己找一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过了几分钟,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接下来可以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效用。
(二)在迷惑、混沌时。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中,当教师提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后,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不同的概念感到迷惑不清、弄不明白。这时,教师适时提出学生的困惑:“这两个概念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请各小组先组内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再组间进行辩论,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找到正确的答案。”接下来,各小组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随后组间开始进行积极的交流、激烈的辩论……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学习氛围,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混沌到开窍,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对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能从图形的个数,对称轴的条数等方面区别两个概念,也认识到它们的许多联系,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和实效。
四、构建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因此,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由此看来,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
(一)良好的心理优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生气勃勃。
(二)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发挥。
(三)有效的激励措施。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国,刘永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科研,1997(04).
[2]刘克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中小学教材教法,2004.6.
[3]陈清容.为数学合作学习选准内容.人民教育,2004.5.
[4]林革.试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4.8.
[5]周志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6]郑亚君.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