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莉
摘 要: 三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家长、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家、园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造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 资源 小班幼儿 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人们借助语言交流思想,互相了解人类文化,借助语言得到传播和积累。个人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社会依靠语言,使文化代代相传,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样,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要通过言语传递。因此,婴幼儿期的语言掌握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怎样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使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更有针对性,根据婴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班幼儿的口语发展特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学会倾听,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前提,对语言发展十分有益。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也是文明行为的一种表现。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精力。因为这个时候的幼儿才刚刚适应幼儿园生活,情绪方面反复性比较强。为此,我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总是设计形象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培养他们倾听的良好习惯。在组织亲子故事《快乐的熊先生》时,我针对故事里面的角色设计好情景,先是出示熊先生的手偶激发幼儿兴趣,紧接着以不同身份、不同语调、不同表情和动作进行演绎。这时,我发现幼儿深深地被老师的生动有趣的表演吸引,幼儿产生一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愿望,活动既实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使幼儿爱说话
只有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
我们应给幼儿创造“说话”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我利用一切与幼儿接触的机会,与幼儿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有的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春天到了,花开了,外面真美。”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我们的心里非常高兴。
2.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让幼儿深深体会到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朋友,是他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起先一些幼儿有话不敢或不愿告诉老师,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如晨间接待是亲切的问候,摸摸小朋友的头等,和他们一起游戏扮演角色等,慢慢的,幼儿就发现老师是很喜欢自己的,在老师引导下,心里有什么小秘密也愿意偷偷和老师分享了,如此幼儿组织语句和叙述一件事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我还经常利用参观、散步或气候变化,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边看边说,如下雨时观察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景象,倾听小雨、大雨的不同声响,还可以让幼儿说说:“你从雨声中想到了什么?”日积月累,幼儿的口语表达、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现在大多幼儿可以说一句完整的、有条理的话了,如:去小树林玩耍时,然然说:“春天的小树林真美呀。”给植物浇水时,锦昊说:“黄豆宝宝、花生宝宝,快快吃饭吧,吃饱了你就有力气长高个啦!”
三、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听”和“说”
我们根据《纲要》目标,要提高幼儿的语言教育实效性,就必须由教师教转变为幼儿主动地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任务。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在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鼓励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性。
1.多观察,多说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接形象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花草、人、天气、小动物都有一些变化。”然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查找,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亲身体会,积极发言。在下雪天,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一团团飘落下来,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丽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春天,我们带领幼儿种植,首先利用黄豆、花生种子,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异同。接着让幼儿动手实践,亲自种植,从中得到深刻印象。通过种植,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在幼儿直接感知中发展了语言。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养成习惯,则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的话,如:在角色游戏“开商店”中利用具体问题引导幼儿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四、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幼儿听和说练习
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情境。因此,应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看做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
1.结合一日生活中各个生活环节,丰富幼儿相应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增加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刺激,每天有计划地和一两名幼儿交谈,还利用来园和离园的时间和幼儿交谈,并教给他们用相应的词汇向大家相互问候,如“你早”、“再见”等。进餐时,让他们认识饭菜的名称;利用午睡时,让他们认识自己所穿的服饰;还结合幼儿的生活,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如:件、条、双、个、只等。
2.抓准时机,有意识进行随机教育,加强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很不相同,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消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3.家园沟通,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我们不忘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中也有一个语言发展的好的环境,如要求家长给孩子讲一些简短的故事等,过几天让孩子来园给大家表演讲故事,对于敢于大胆讲故事的我们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下次孩子就有了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结合相应的教学主题让家长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带孩子去做客多与人用语言交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快发展。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