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姬 高德君
摘 要: 教育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只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就能使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良好道德品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 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为了交流、传递知识而产生的一种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会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同一社会环境里各学校、各班级的师生关系并非同样。许多学校和班级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有的则不是这样,甚至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因此,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地位不容忽视。下面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影响。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自我了解有利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身优点和缺点,据此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了解学生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学习等进行了解,从中找出个性化差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解决与满足,避免与学生出现不必要冲突。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以自身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要不断完善个性,不断提高科學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培养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崇敬,这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再次,与学生交流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老师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对师生有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我们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时要本着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使师生关系紧张。与学生谈话时,注意方法和时机,单一的说教和恰到好处的谈心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面对一些细节问题,如果能适时适地地发现解决,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学生就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以后遇到困难也能及时沟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知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耐心和恒心,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两者之间形成默契,配合游刃有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使学习变得愉快、轻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2.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有爱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在探求知识、探求真理道路上的伙伴。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才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求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当年喜欢某一位教师时,特别喜欢上他(她)所教的学科,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让人觉得很短暂,课堂气氛是那么轻松和放松,学习效率很高。这样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用爱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点燃热爱该学科的火花,从而感染身边其他学生。
3.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不间断人际交流的过程,在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中实际上有情感、鼓励、欣赏等多重情感融在其中。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热情高涨,乐学、好学,在各个环节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充满正能量,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容易被接受。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就会从心底有抵触情绪,无论教师所教的内容多么精彩、语言如何生动都无法打动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不理想,有挫败感。从教师层面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师带来工作热情与动力,愿意付出更多心血给学生,并无怨无悔。相反,容易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学变成鼓噪无味的义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会窒息。
4.师生关系影响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来源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状态的表达。课堂气氛可能是积极活跃的,也有可能是消极沉闷的。无论是哪种气氛都会作用于每个学生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师生之间更加信任,更愿意交流,从而表现出愉悦、轻松、快乐。相反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高,课堂就会异常沉闷、压抑。
由以上论述可以发现,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我们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师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对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