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015-09-10 17:17宋玉宇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宋玉宇

摘 要: 随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凸显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本文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分析影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探索英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英语专业教师发展成效。

关键词: 英语教师 多模态 专业发展

英语听力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黑板+粉笔”的单模态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应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近年来,多模态的英语教学发展迅速,正逐渐改变传统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英语教师应适应多模态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1.多模态与多模态听力教学的相关研究

1.1多模态的提出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模态的概念(Halliday,1985;Kress & Van Leeuwen,1996),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索和构建了各种符号模态的语法,以解释人们如何在特定的情景语境和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多种符号模态构建意义,传达信息,达到交际目的。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符号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感官进行互动的就是多模态”。顾曰国(2007)认为,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多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

1.2多模态与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

国外最早对多模态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是著名的法国符号学家R.Barthes。他在1977年发表了论文《图像的修辞》,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New London Group(1996)率先把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多模态意义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此后,有关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的研究不断丰富。

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由李战子于2003年首次引入,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教材编写、从多模态视角看教学目标的转变和从多模态视角看外语教学等方面。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课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听力教学、听力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听力学习策略三方面。这些研究通过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改革听力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目前影响英语专业听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多模态理论研究为多模态听力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多媒体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多模态教材的开发,给多模态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多模态模式的引导下,英语教师做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但听力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听力教学的发展。一方面,英语教师受自身教学能力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还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师文化的影响,教师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与分享,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探索英语专业听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3.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增强专业发展意识。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英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建立注重个性发展的学生观。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明确发展方向,逐步完成从初任到成长再到成熟的专业发展任务。

3.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专业成长。

现代教学模式是增强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一是明确教学目标。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听力级别进行详尽划分,参照听力级别和所用教材,规划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简单向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二是拓展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造启发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采用课前陈述、小组讨论、课文复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三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视觉图像、MP3音频、PPT课件等多元媒介,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多模态教学目标。四是完善教学评价。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学习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遵循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多模态化的原则。

3.3营造教师新文化,提升专业发展成效。

营造现代教师文化是提升专业发展成效的重要保障。教师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英语教师要通过自我革新、开放课堂等途径创设新的文化氛围。英语教师一要进行教学反思。英语教师根据课堂设计、课件制作、学法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实践,运用教育叙事、反思随笔、对话研讨等方式,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不断循环,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升专业素质。二要借助专家引领。随着英语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科理论逐渐丰富,急需专家深层次的理论指导,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水平。三要实现教师互助。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教师之间围绕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一起分享各种专业知识和学习资源,发挥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研究”(GH14381)和2014年通化师范学院校级教研课题“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Y2014023)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多模态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