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揭示学习目标的思考

2015-09-10 09:01姜巧珍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具体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姜巧珍

摘 要: 没有问题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要发挥学习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导向、调控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打破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的怪圈,是我们时刻要考虑的问题。作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就新授课的“目标导学”环节如何灵活揭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目标 有效性 具体策略

我县现阶段推行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探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五个基本环节,该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它的有效应用,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会了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得以有效落实。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有效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好该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以下我结合自己运用“五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着重就新授课的“目标导学”环节如何灵活揭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五学”课堂的五个教学模块具有一定的逻辑递进关系,没有“目标导学”的“导”,就不会有“自主探学”的“探”及“合作研学”的“研”。没有问题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自主探学与合作研学时学生必须带着学习问题和目标任务去探去研。从教学目标的实践分析,有的教师揭示目标的方式和时机不妥,造成“形式主义”、“穿靴戴帽”等弊病。要发挥学习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导向、调控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打破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的怪圈,是我们时刻要考虑的问题。这个环节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学情,才能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一、巧设悬念,以疑激学,在引发学生好奇心时揭示学习目标。

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吸引,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探求知识[1]。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三位数,让学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必须通过笔算才能得到答案而不能很快说出。接着让学生任意报数,教师自己判断。学生开心地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直接判断出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老师用的是什么诀窍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抓住这一“火候”,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揭示学习目标: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这样揭示学习目标,就会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2],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引导探究,类比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究算理或问题时揭示学习目标。

根据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把一个数学对象已知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使学生的大脑能将两个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观察666+2,问:2与哪个6相加?2与6相加得到8个什么?再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实质是什么?(生: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在这个基础上引导探究,1/8和2/8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从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类比既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未知的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依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一类问题想到另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由联想的天地中获得最大发展。

三、以旧引新,铺路架桥,通过旧知识学习目标的温故,联想递进出新课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筐玉米倒出1/4,刚好15斤,这筐玉米共有多少斤?”接着将题目中的1/4改为25%,引导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探究,能正确地解答各种情形的百分数应用题。数学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发展和延伸。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3]。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使新旧知识建立合理、恰当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递进迁移。

四、创设情境,以景激情,让学生在特定的“境”中产生学习的“情”时揭示学习目标。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通过讲故事、玩游戏、做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4]。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模拟的商品购销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商品买卖的实践活动中,从生活走进数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学困生本来对学习有畏惧心理,看到问题就“头痛”,但如果让他们买东西,“算账”却一点不差,商品购销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在“购销”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从“头痛”到“乐学”,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又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激发情趣,调动状态,在幽默轻松、寓意深刻但又能激发想象与思维的氛围中揭示学习目标。

数学比较抽象性,不恰当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调动他们投入自主学习。如一年级“第几”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以讲述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人到烧饼店吃烧饼,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吃完了第四个才感觉吃饱了,他拍了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4个会饱,那我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在大家的笑声中我提出问题:“大家说那个人说的对不对呢?”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愉悦的情绪中,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笑话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既生动有趣,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六、直接点题、开门见山,上课开始就直接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对于一些“起始课”,我们直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方向很快转移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测量土地”教学中,上课伊始就直接揭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测量土地的实际意义;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简单的测量工具,并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量出距离,学会用拉绳子的方法测量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这种揭示学习目标的好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入环节,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揭示学习目标,都离不开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徒有其表[5]。

参考文献:

[1]王彦茹.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2014(5):18-19.

[2]邢美.敲好课堂的“第一锤”——小学数学课的导入艺术[J].小学时代,2010(2):11-12.

[3]王彦茹.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2014(5):18-19.

[4]顾莉萍.课堂导入——顺利开启有效教学的“敲门砖”[J].教师,2013(7):25-26.

[5]马士芳.点燃激情,拉开课堂的序幕——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现代交际,2011(12):23-24.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具体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