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讲授法的作用与实践

2015-09-10 07:22王元元
考试周刊 2015年55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讲授法新课程改革

王元元

摘 要: 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受到巨大的冲击。文章认为讲授法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新课改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讲授法 新课程改革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有这样一个要求:“注重对基础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这就涉及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讲授法,即历史教师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的讲授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违背以生为本这一原则。实际上,对于历史学科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讲授法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要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知晓历史的情况,了解历史的过程,激起历史的想象,形成历史的表象,开展对历史的认识活动,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实现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述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传递历史观念的主要方式。

一、讲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初高中历史课标,我们可以知道历史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而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学生必须接受教师必要而正确的引导,这一过程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讲授法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史实的基本方法。历史是一门要求整体性、时序性的课程,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将看似零碎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分析,以此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重难点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逻辑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框架。讲授法注重对基础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所谓基本史实,是指重要的事件、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域,这些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教学中的基石。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轻视基本史实教学的倾向。不少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学生活动,假设历史情境,生搬硬套现实等现象充斥历史课堂,其结果适得其反。历史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尊重基本史实,历史教学必须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二)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驾驭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历史课程注重用历史指导现实,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史为鉴。学生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就必须由教师驾驭课堂,通过灌输历史知识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而灌输则需要运用讲授法。

(三)讲授法的运用是其他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石。初高中历史课程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但是这里的自主探究方式,是建立在教师进行基础史实的讲解后进行的,学生只有储备一定知识才有自主探究的前提条件。反之,一味地让学生探究,不进行正确的指导,可能学生一直抓不住重点,只能适得其反。

可见讲授法在历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自新课改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明文规定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把课堂教学时间给了学生,教师几乎彻底放弃讲授法。

二、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对讲授法的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对讲授法也有新的要求。

(一)讲授法应详略得当。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把握好讲授的“度”,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是,学生知道了知识点的概念,但是仍然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学生新构建知识体系后就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相关的历史概念,专有历史名词(人名、地名、事件等),历史上的重要条约协定等都称作知识点,教师要区分知识的难易程度,讲解重难点,基本史实则要学生了解。

例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在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础上,引申、推论出地方分权和贵族政治,教师不要急于自己推理说明,应引导学生体验结论的由来。“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过程,老师把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学生就处于被动吸收状态。老师虽然辛苦,但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佳的状态。礼乐制度则必须由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经验和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史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准备条件。知识点的讲授一味追求详细化,讲授过细,学生学习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度”。

(二)讲授法要适当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所谓“满堂灌”,就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不能反馈学生是否理解消化。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单独使用讲授法是行不通的。教师会讲不代表学生会学。所以科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讲授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方法并不能过多,为讲求花哨而滥用是不明智的做法,要有选择性,因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实施,都只是为了促进讲授法的有效运用。

(三)讲授时间要安排适度。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一堂课,无论从难易程度、重难点定位还是情感态度的升华都值得称赞,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如果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比较浅,教学效果不理想。相反,讲得过少,留给学生太长的时间思考,课堂会出现冷场,有的学生注意力会不集中,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想都要适中。“杜郎口模式”是近几年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它提倡“10+35”模式,即教师讲知识点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35分钟。但是在这35分钟内,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去做,而是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出现知识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此时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新教学方式的实施,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摒弃讲授法,追求探究性学习等新方式,应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于课堂教学当中,以崭新的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振华.讲授法的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1(6).

[4]徐烨.讲授法到底怎么啦[J].中国教师,2006(01).

[5]杨庆辉.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历史教学法的再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讲授法新课程改革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