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波
应试教育阶段,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精英教育,不注重大众教育:重知识教育,不重视能力培养。这容易产生“强化分数概念,忽视过程评价,助长死记硬背,弱化主体意识”等不良后果,這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注重能力培养大相径庭,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面对新的“地理生活世界”和学生的发展观,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新课改,大力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完全唱主角。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效果自然欠佳。针对这一状况,我改变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落后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采用阐述式、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听之有趣,自愿学习。如在“地球运动”一课中,在讲授地球自转时,我用手电照着地球仪,对大家说:“假设这把手电为太阳,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对着手电的那面是亮的,反面是暗的。”我启发:“亮的这面表示白天,暗的那面表示黑夜,大家注意观察我转动地球仪以后看到什么现象?”教师边演示边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启发学生,甚至让学生亲自演示,使学生勤于思考,展开讨论,勇于发言。
在指导学生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时,我启发同学们,可以展开联想,大胆提问:“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窗外皎洁的月光,联想‘嫦娥奔月’、‘吴刚划桂’等美丽传说,举目望去,银河璀璨星辰,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否?”结果,同学们的思绪活跃起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诸如:什么是黑洞?太阳黑子是什么?是否有外星人?“UFO”是什么?我国准备什么时候实现登月计划?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主动参与“教与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氛围。教师充当课堂的导演,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实现由教师“要我学”到学生“我要学”的合理转变。
二、采用直观教学,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既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又是“特殊的地理敦科书”。教师运用地图教学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把遥远的、抽象的、零乱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形象、具体、生动地阐述地理事物;可以简化语言,让学生听起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且能巩固所学,发展思维,激发兴趣。
现在采用的地理教材中,编入众多直观图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直观图像,包括图片、地图、图表等,结合实物、“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时收集一些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片、录像带(VCD)资料,并发动学生留心电视、报纸上有关地理知识的播映和出版,并多方收集资料,发现身边的地理,然后根据知识分类,搞个“地理知识宝库”,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阅读,并交流体会与看法。这样多角度、全方位地接触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VCD,通过对祖国美丽壮观的山山水水的欣赏,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结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知识更新周期更是越来越短。加上电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今后,大家都是自觉主动地寻知求学的。因此,有人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上过学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知识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地理学习方式,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学习方式按行为分类,可分为自主性和互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自我组织,也突出了自觉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互动性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与交流。在这里,我特别强调自主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力的提高,符合终身学习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搜寻信息的能力,我经常要求学生利用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知识探究。如“地球和地球仪”中有关“月食”的知识,我故意不加以说明,要求学生上网,进入相关“天文地理”网站查。网络世界,奇妙无比,学生通过上网,不仅自己弄明白所学内容,而且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探索求知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
四、加强实地考察与调查,提高学生地理能力
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田间、到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永资源”部分,指导学生调查学校或家乡等周边环境的水资源状况,学生通过查资料、采访等途径,可以认识到水资源对于人类和生活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水资源分布状况,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地理能力也能不断提高。
总之,应试教育重视的是短期行为,是一种“断层”教育;素质教育则强调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是负责任的有远见的教育,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对国家的未来都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育,突出了学生发展本位,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地理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新世纪,为迎接新挑战,中学地理教师应大力推行新课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为培养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