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霞
摘 要: 成就感众人有之,区别在于强烈与否。小学生习作极为渴望获取成就,教师就必须思考给学生以成就感的策略。
关键词: 习作训练 成就感 训练策略
小学生习作经常困扰着人们,令人浮躁。人们也经常思考应对策略,多从取材与学生习作方法上思考。这样的思考不是很全面,还需要思考学生习作的成就感问题。在平时的习作中,关注学生成就感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需建立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成功首先必须对自己充满自信,小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脑海里存有“习作我能行”的思想。但在一些习作课堂上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学生多表露出来的“不能”,一提到习作,不少学生是那样愁眉苦脸,一看到习作题目,学生总是“小曲好唱口难开”,迟迟不能下笔。这都是学生在下笔之前比较担心的表现,他们担心什么?自己不能习好作文,自己没有能力写好作文,就是写作文,也不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咬住笔头的学生何止一个?能否让一个个学生一接触到题目就下笔?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应当是现实存在的,虽然初生牛犊根本就斗不过虎,但其还没有知道虎之威武。这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为什么就让小学生在习作的启蒙阶段“习作猛于虎”呢?为什么在平时的习作乃至批阅和评价中让绝大多数学生产生畏惧感呢?写上一大堆,被老师的删除号一删,被老师的一句“这样的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吗?”弄得十分尴尬,不改不行,想改又毫无能耐。应当说,学生在毫无自信的前提下,是根本不能建立自身习作成就感的。所以,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首先要建立学生的自信。要建立学生习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必须让学生感到他过去的写话是成功的,现在的习作也是成功的,平时老师给我很高的评价,因为我是习作训练中的成功者。
二、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需踏实学生的训练
也许有人对笔者所提出的话题持有怀疑或否定态度,有谁没有让学生踏实训练?从笔者所见到的课堂或者就是本身平时的一些训练,让学生踏实训练的为数不多。首先是让学生写自己不想写的,能算得上是踏实的训练?其次是让学生写自己没有得写的,这也能算训练的踏实?再次让学生写根本就写不好的,还可以说是训练的踏实?对这些应当持否定态度。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笔者也有自己的思考,也许同仁会很不赞成。但在实践来看,效果还是可以的。如让学生进行一些自己经历比较深刻内容的习作,学生在习作一开始就显得心里比较踏实,因为他们感觉到:我有东西写了,我可以写好了。如让学生在自主感悟或者创新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进行补白和故事情节的续写,学生也会潇洒自如地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尤其是比较多地写出自己能够写的东西。这样的习作当属学生踏实训练的可选之列。踏实学生的习作训练,对学生的习作不要限制得过死,不要总让学生写有意义的东西,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完美的生活观念,何谈有意义和无意义?
三、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需互动学生的作品
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也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的互动笔者有严格意义上的要求,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都要将自己的习作与同伴交流,交流目的是让同伴发现自身习作中的闪光点。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提出这样的要求,尽可能地用自己的眼光搜寻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告诉大家,这一优点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也可以一个词语的运用,更可以是一个修辞,当然大段比较生动、具体、形象的叙述和描写更在褒扬中。学生在实际互动作品以后,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人人都被他人发现了自己习作中的美丽。小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起先总有些学生的习作根本就找不出美之所在,也有学生所发现的根本不是美。但这不用担心,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时还是相互作用着的,学生被他人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美,那也可以看看他人有没有这方面的美。当然教师必须给学生发现美的范例,引领学生迅速走上互动的正轨。
四、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需展示学生的成功
现在可以说大家都有摄影工具,都有一定摄影的技巧,都会随时抓捕一些镜头,也知道怎样选取角度摄下美好的记忆。给学生以成就感的习作训练需要我们有摄影师的摄影技巧,把学生中的习作成功作为特写镜头摄出来,展示给大家。这对被摄的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励,也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分享到同伴的一些幸福。展示学生的成功,教师还需要捕捉一些信息,一是学生生活的信息,就那些学生所经历的新奇事情指导学生写,而且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好,写好的目的无非是,给学生成功习作,给学生以在小学生刊物发表的机会。二是杂志上的信息,一些学生报纸经常有专题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以读者来信的形式谈谈简单的感受,这也是展示学生成功的理想渠道。所教学生如有一学生的习作刊载于一刊物,那学生会争相传阅这发表的不能再小的“豆腐块”,争相传阅无论是谁都是一种幸福,对任何一个人也都是一种激励,可以形成学生习作成功的“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每习作一篇作文都十分用心。当然这还需要教师有甘做人梯的精神,对学生的习作做能够达到发表要求的提示或指导性的修改。这样学生作品的“命中率”就比较高,否则会因“石沉大海”而影响学生的情趣。
参考文献:
[1]柯孔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2.
[2]强洪权.原汁原味的绿色作文.基础教育,2004,7.
[3]黄喜文.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校长阅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