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鑫
摘 要: 在初中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这么一种情况,老师课堂上讲完以后,自己课外做题时常常感觉:“上课能听懂,题目就是不会做,而且做了也经常错。”针对这种现象,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及做题经验提出一些个人觉得可行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科学 解题能力 提高策略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中考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学生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科学的解题能力。
一、学生不会做题的主要问题
1.学习基础较差,上课时顺着老师讲的思路,听起来差不多能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题,由于知识往往是有连贯性的,以前学得差,基础不扎实,直接影响解题思路。
2.学习基础较好,但是没有好好做过练习,只模模糊糊知道有那么回事,这类学生见到题目的时候,感觉好像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主要由于上课光听老师讲,自己思路没有好好整理过,一般课后做些练习,再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基本都能掌握较好。
3.学习很刻苦,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后也做了很多题,但还是经常做错,而且一遇难题就没思路。这部分学生在班内还是很常见的,而且为数不少。下面主要针对第三种情况谈谈自己看法。
二、多管齐下,提高解题能力
1.概念、公式须弄明白。
概念和公式是最基本的,也是解题的依据,如速度的概念,压强的概念,要弄清楚它们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有什么物理意义,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对于公式,必须弄清楚以下几点:
(1)要明确公式的来龙去脉,如弄清楚公式是通过实验规律总结出来的,还是通过其他已有公式推导出来的,如果是推导的,要明确怎么推。
(2)要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及公示成立的条件,如压强公式P=F/S,要弄清楚这里S指的是受力面积,而不是底面积或接触面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压力F大小往往等于物体重力G的大小,但是必须弄清楚F=G是有条件的,物体必须在水平地面上,这个时候压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3)要注重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恰当选取公式进行解题,如浮力计算有四种方法,要根据题意选取恰当的方法,比较复杂的可能还要几种方法合起来使用。
2.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但听懂,而且真正想明白。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是课后自己一做题就不会,主要还在于这些学生只听懂了表面,自己根本没有想明白,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解题策略。
举个简单的例子:菜吃着很香,看别人做菜也觉得简单,不就是炒炒炖炖的事么。可自己真做的时候,不是忘了放盐,就是忘了放醋,做不出那个味。其实做题也是一样的,看着老师做起来很简单,自己独立做的时候不是这个化学方程式忘了,就是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公式。其实做题跟做菜一样必须潜下心来,细心体会,整理思路,总结方法,慢慢的,解题能力就提高了,还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改进思路。
3.教师须精选好题、典型题,提高讲课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过多的练习是不科学的,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练习,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加上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空余时间应该养成一种找题、归纳题目的习惯。
例如:下面这个题是初中科学里面比较典型的力学题,这个题目不但考查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而且数形结合,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图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关系如图乙,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摇?摇?摇?摇)
A.0~2s内物体受摩擦力作用?摇?摇B.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C.4~6s内物体保持静止?摇?摇?摇D.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课堂上积极开展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想让学生学好科学一定要让他们对科学有兴趣、热爱科学,平时多培养和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听自己的课,当然科学这门课还有一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实验。可以说现在的初中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课、做作业,偶尔有一节课让他们动动手,观察新鲜的事物,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好多科学老师喜欢偷懒,课堂上该做的实验能省则省,能用多媒体代替就多媒体,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弱。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这门课没有兴趣,不喜欢学习这门课,如何才能高效地解题呢?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积极指导学生解题思路,而不是一味灌输,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陈珍萍.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