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高职“玉雕设计”课程设计与开发

2015-09-10 08:08莫丽丽
考试周刊 2015年7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化

莫丽丽

摘 要: 《玉雕设计》课程是高职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但玉器昂贵价格、繁琐的制作工艺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玉雕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将视频、3d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引入玉雕创作过程,对玉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 玉雕设计 课程改革 信息化

一、引言

中国人自古爱玉,君子比德于玉,温润光泽,玉不琢不成器。玉雕融合了人类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构思,不屈不挠的琢磨,千锤百炼的工艺,所以玉雕设计课程是高职玉雕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但经过多年课程教学,发现玉雕设计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把握,同时玉石原料昂贵,学生难以获得原材料进行创作构思,因此我们引入信息化手段。整合图文视频、flash动画、精雕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移动微学的氛围中构建知识,在模拟情境的任务学习中协作创新,在阶段评价的鼓励中螺旋提升。

二、教学需求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工艺品(雕塑类)设计与制作》,玉雕设计课程是玉雕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玉雕技能运用和后续学习玉雕制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生长于信息时代,思维活跃,热爱玉雕技艺文化,初步养成玉雕专业核心素养,具备玉雕创作思维。但学生设计运用能力薄弱,空间造型能力欠缺,对作品的评价纠错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我确定本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玉器题材内涵;了解玉器造型特点;熟悉玉器设计要点。

2.能力目标:锻炼构图审美能力;锻炼主题设计能力;锻炼空间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玉文化现象;培养鉴赏评价意识,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我确定了本次课学习重点为玉器设计知识与方法,难点为作品的立体生成。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设计以其快速、方便和虚拟仿真的特点,开拓了设计者的想象空间,提供了丰富多变的手段,催化孕育着设计思维的火花,使玉雕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计算机三维仿真设计对玉雕设计有很大帮助,只要掌握操作方法,就可以方便地建立三维空间体,使原存于大脑中的图形成为可视图像,并能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便于修改调整。一个设计可以提供多种变体方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省去不少时间和精力,也省去设计材料成本。虚拟的三维空间大大开拓设计者的空间想象力,丰富立体表现手段,激发创造力。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为设计者提供思考酝酿的平台,并绘制出设计稿;一个是建立三维模型,为计算机辅助雕刻生成各种数据。

具体信息化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发学习资料。学生认真研读学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面上销售的玉器的图案设计;浏览专业网站,收集图文视频等资料共享至班级学习群,并尝试完成玉器的设计初稿。

(二)课中授课

通过创设情境,完成任务等,设计如下教学“六步曲”。知识探索、仿真手绘、立体生成三个子任务层层递进。

〈情境导入〉

进入上课环节,教师播放玉器相关视频,唤起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原动力,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顺向学习新的职业知识,继而引发本次教学的三个递进关联的子任务。

进入环节一:游戏闯关、知识探索(任务一)

艺术品贵在设计要素和意蕴的呈现。一件玉器的设计需要考究玉石原料、形状及爱好者的潜在需求。在教学任务设计中围绕玉之彩、玉之形、玉之灵、玉之韵展开探索之旅。

(玉之彩)临江之畔,玉现五彩。玉料颜色的差异影响着玉器作品的呈现,并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学生通过游戏,理解玉器主题设计中选料的颜色要求。

(玉之形)千年磨砺,形状各异。玉石形状千差万别,影响设计构图,适应不同脸型的佩戴者,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根据脸型选料的设计要求。

(玉之灵)温润而泽,风格灵动。学生首先欣赏绘画作品,拖拽匹配,对玉雕的写实和抽象风格进行归纳梳理,从中确立自己喜欢的玉雕风格。

(玉之韵)玲珑提透,锦上添花。俏色玉雕是眼下最流行、最时尚的玉雕表现效果,学生通过快速辨别真正掌握玉器俏色创作的特色,避免设计失误。

此环节通过互动FLASH小游戏层层闯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探究式教学活动化解教学重点。

环节二:仿真手绘、因料设计(任务二)

玉雕设计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因料设计,我搜集整理了玉石素材库,通过网络系统下发学生,学生可观看玉石材料特征,根据颜色形状等分组设计。导入玉石图片,用手绘板进行仿真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在做中、学中实现能力目标、渗透情感目标,真实感受玉雕设计的独特魅力。

环节三:立体生成,模拟雕刻(任务三)

为进一步呈现学生的设计作品,本课采用精雕软件的模拟雕刻功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线面关系,学生将设计图稿导入精雕软件,将线条转变成三维效果图,运用模拟雕刻过程,理解玉石料的结构、体积、块面关系,锻炼空间造型能力。改变传统设计加工过程作品效果呈现周期长、难度高的弊端。

效果图可从各个角度拖拽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作品设计缺陷,便于进一步修改调整,省去材料设计成本,虚拟的三维空间大大开拓设计者的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立体表现手段,激发创造力。

环节四:多元评价,修改完善

完成设计作品后,通过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相互评比,老师点评,提出更高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后利用多媒体视频连线企业专家,对学生小组作品进行点评,提升设计思路,点亮学生思维之光,激发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夯实设计能力,以巩固能力目标,实现情感目标。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利用精雕机将优秀设计作品完成雕刻,并就样品与企业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进一步探讨,精品的设计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模式,结合学生实习培养,进行实物雕刻和打磨。同时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入企业,让学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接轨,有效延展课堂。

四、结语

利用信息化根据玉石实际图片进行玉雕图案设计,更能体现“因材施艺”的理念。运用精雕软件将平面设计图转化成三维雕刻效果图,化不可见的雕刻过程为可看可操作的模拟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生能从设定题材的图案素材中结合玉石特点进行仿真创作和设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设计情境,让学生思考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设计出图稿。将设计图稿导入精雕软件,进行三维仿真设计,将线条转变成实体的块面,模拟雕刻过程,最终形成立体效果图,同时生成电脑雕刻的路径数据,为后续电脑雕刻做铺垫。学生在三维仿真设计过程中能从实体块面角度考虑工艺技法的选择,在不断修改完善过程中理解玉雕技法的最终效果呈现,和实体图案的结构、体积、块面关系,锻炼空间造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飞飞.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8).

[2]黄勇.雕塑专业基础课的基本构架及教学问题初探.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4).

[3]蔡仁.玉雕专业职业教育的探索.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