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摘 要: 小学生习作的先决条件是有东西可写,学生习作的那些东西所能获取的方法需要教师做深刻的思考和广泛意义上的研究。留心观察独特感受是积累素材确定题材的最先步骤。
关键词: 留心观察 感受独特 素材积累
小学生在习作上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习作起来人人都可以动笔,也人人写足一定字数。忧的是不少学生所写的,极不值得一读。主要问题是所写的内容根本就不是一个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观察不细造成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就留心观察的习惯,而在观察中坚持比较细心地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品尝”。
一、留心观察需学生有可留心处
现在的小学生,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学习比较封闭,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到自然界的美,欣赏不到教室外那相当精彩的世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学生在家一个人不是写作业,就是看电视,有谁留心观察?上学全是坐着车,风驰电掣,一溜烟就来到学校,有谁能留心观察?在学校,就是玩也只能就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围墙高高,学生要观察也只能仰望天空。窃以为小学生能够欣赏的范围太狭窄,观察到的东西太少太少。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小学生在家,尽量让其在外面走走,走向河边,走入田间;让他们追逐追逐蝴蝶,摘几朵采花闻闻;让他们在田地里打几个滚,舒服舒服。学生与自然接触多了,虽然一时不可能对自然产生较深的印象,但长此以往那感受就会渐渐独特起来。对教师当完全一样,课间是否不要急着做自己的事,站在阳台上多陪学生尽情远眺,或者就是自不自觉地远望,形成学生的从师感,当学生问老师,您看到什么,也许就进入留心观察的境界。
二、留心观察需学生有可留心时
现在的家长其期望值都非常高,这本无可非议。但期望值高了,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苛刻要求,整天就是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因为总喜欢“熟能生巧”。小学生变得根本没有点滴观察的时间。也许我们会这样说,空余时间呢?但学生要去玩一玩。所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作为孩子的监护者——家长、老师要给足学生留心观察的时间。我们不要让孩子做被动的接受者,要多让孩子欣赏美丽的天空。那天空飘浮着的云,随着风是那样的瞬息万变,学生去观察了,就可以捕捉到云的踪影。多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建筑,那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构成一幅自然的画图。让学生多多观察人世间的一切,别忘了当和孩子一起走进超市,引导孩子观察那一个个人;也别忘了,当有一架飞机从半空飞来,就是暂停一下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那飞机的一掠而过,甚至就是目尽其飞往天涯,值。因为有谁能肯定学生此时的心不在随飞机的飞行而飞动。别忘了,课堂中倘若有那不速之客不请自来——小鸟,飞到教室,不妨就让孩子尽个兴,他们将和小鸟一样的快乐。
三、留心观察需学生有可留心感
对学生的留心观察,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习惯,又要求平时激发观察的兴趣,更要求捕捉能够形成学生良好感受的可观察的资源。大诗人李白如果不置身于庐山,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快感。叶圣陶如果没有金华的双龙洞,或者也不去金华的双龙洞,哪会将金华双龙洞的游记写得如此的生动和形象。这瀑布可感性太强,这双龙洞也太美。所以,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以丰富的留心观察的源,这源一定是可感性强的。譬如,小学生生活水准高,但就是体验不到长辈的辛苦,而我们诸多家长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感受或体验。对此,我们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劳作时让自己的孩子体验体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不也比较充裕吗?利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其辅助性的作用,呈现一些美丽的景物,如桂林的山水、庐山的云雾;呈现一些美好的人,如谭秋千那最后的姿势,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形象;呈现一些美好的事,如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蜻蜓等。学生观察到人世间这许许多多的美丽,不可能接受不到点滴之耳濡目染。
四、留心观察需学生能互动交流
小学生的观察,不能就是学生的一溜而过,应当设法让学生建立比较深刻的印象。笔者感到让学生互动交流,是建立学生良好情感感受的理想途径。就是一个事物比较简单的形,学生留心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其感觉不同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学生交流的过程,那事物就不可能在大家心里产生完美;就是一桩事情,完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思想,五脏六腑中都是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之独特的感受,倘若不去交流,学生会对事产生误解,对人产生误会,甚至就完全可能南辕北辙,其后果不堪设想。当学生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那学生的观察则不可能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留心观察到的内容,并简单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既给学生以语言输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在同伴的纠正下,形成深刻而又完美的印象。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已经不就是课堂这一块平台,班级语文学习的QQ群是理想的交流平台,平时在学生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发布出来,那群友们会对此提出见解,这见解是各不相同的,对人对己都是一个提升的机会。
学生的留心观察是获取素材提炼题材的首选途径,踏踏实实地让学生留心观察,兢兢业业地为学生的留心观察做些事,孜孜以求地探求学生留心观察的妙招,形成学生的独特感受就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于永正.我的语文教育观[J].南京:江苏教育研究,2004.4.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