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智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及家庭结构的转型,家庭模式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综合征”越来越严重。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空巢老人与环境的互动,增强老人们的人际支持,强化他们适应老年生活的能力,从而提升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体系。
关键词: 空巢老人 心理危机 社会工作干预
一、空巢老人及心理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及家庭结构的转型,家庭模式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独生子女家庭随之代替传统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成年后既要面对工作上的竞争,又要养育子女,照应家庭,压力较大;我国老年化程度愈来愈严重,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老年人在暮年愈来愈希望得到儿女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而儿女们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很难对父母侍奉不离。“有学者预测,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农村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1],这就造成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子女回报父母的期待关系失衡。
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2]。一些家庭的子女对父母的陪护较少,老人们情感宣泄空间狭窄,加上年迈体衰,做起事来力不从心,曾经的价值感荡然无存,由此引发的“空巢老人综合征”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心情沮丧,郁闷失眠,食欲减退甚至流泪哭泣,“有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3]。
二、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首先,子女对父母的陪护较少,使得老人的情感慰藉长期得不到满足,这是造成老年人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其次,社区辅助功能的局限性,社区对老年人的照应更多集中在看病就医、饮食起居等生活便利的事务上,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较少,且缺乏持续性。最后,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逐步降低,加之社会活动参与度减少,个人交际空间越来越小,情感宣泄途径越来越狭窄。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作为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以专业利他主义为指导,通过培养案主的助人自助技能,帮助其走出困境,提升福利水平。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空巢老人与环境的互动,增强老人们的人际支持,改善他们适应老年生活的能力,从而提升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体系。
四、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方法
1.帮助社区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供养老方面具有天然的亲缘优势和地势优势[4]”。传统社区服务集中于向老人提供居家便利等事务,而对老人的心理关怀欠缺,社工可协助社区探索一种对空巢老人心理关怀的长效机制,而不仅局限于节假日提供一些精神娱乐活动,如社区和社工可引导空巢老人邻里间建立互帮补助、抱团取暖的合作机制,虽说邻里亲友之间的支持不可替代家庭成员的支持,“但据多处新闻报道,邻居的作用已扩至对空巢老人的病重照顾、协助买菜、庆祝生日、结对过节等,提供的支持日趋多样化”[5],社工可帮助社区引入外部心理服务组织定期对空巢老人开展心理辅导服务。
2.帮助政府完善对空巢老人正式照顾体系政策制定中的心理辅导内容。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使社会工作者对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加敏感”[6],社会工作者是与空巢老人打交道比较频繁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所思所感所想更熟悉,他们对政府制定的有关空巢老人政策的漏洞和不足更有敏感的把握,社工可参与完善政府制定对空巢老人照顾体系的政策。
3.社工可联络政府与民间组织大力倡导孝道文化,宣扬敬老风气。
社工可联络相关组织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图文或影片的形式向社会传递敬爱、爱老的风气活动,强化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意识,对强化子女孝道意识有启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子女陪护父母的时间和频次。
4.社工可开展关于空巢老人心理及社会支持的学术研究工作,为社工的科学介入提供理论指导。
社工开展对空巢老人心理及社会支持的学术研究工作既有现实工作的经验优势,又有多年理论学习的专业优势,社工可从政策完善、案例探讨、理论研究、调查分析等角度完善相关学术成果,为社工的科学介入提供理论指导。
5.通过专业的助人技能,帮助空巢老人缓解心理危机,并构建心理自助系统。
社工可通过倾听、安慰、引导、创造等专业的助人手法缓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同时,通过辅助空巢老人构建人际关系,与周遭环境的良好互动,从而建立空巢老人面对心理危机的自我救助和积极支持系统。
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的本质生活,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积极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重视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通过政府、社区、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全面提升空巢老人的幸福指数和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璇.“空巢”老人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J].商品与质量,2012(5):70.
[2]肖汉仕.我国空巢家庭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5):13-16.
[3]蔡继云,刘玉海.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调查[J].人民论坛,2013(11)总第423期:148.
[4]王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经济,2015(4):93.
[5]吴瑛.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1):10.
[6]初智巍.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4):86.
[7]杜东巍.论如何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J].才智,2014(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