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艳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文体特点教学,实现言意兼得;把握文脉,反复诵读,实现言意兼得;读写结合,实现技能迁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语言文字 文体特点 读写结合 文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遵循文体特点教学,实现言意兼得
不同文体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依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便于学生把握课文的表达形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出例子,最后进行总结。教学《学与问》这篇课文时,我在让学生弄清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抛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观点是什么?举了哪几个例子?例子是怎样说明观点的?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以“写好汉字需下苦工夫”为话题,写几段文字。学生学得很投入,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很透彻,还很好地掌握了说理文的基本表达形式,并学会了迁移运用。
《麋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介绍事物。《麋鹿》这篇课文就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三个方面来介绍麋鹿的。教学《麋鹿》这篇课文时,我把读与说的训练结合起来,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麋鹿的。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写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句子,朗读出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介绍麋鹿。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导游,你们正带领游客参观麋鹿饲养场,不过这里不仅有麋鹿,还有驯鹿,请你们细致地为游客介绍,让他们听了你们的介绍不仅能一眼辨认出麋鹿来,还能熟知麋鹿的生活习性。”这样,通过说的训练,把书面语言转化成了学生的口头语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把握文脉,反复诵读,实现言意兼得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互为依存,共同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而“文脉”往往会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不管是篇章的教学还是重点段落的教学,关注对文脉的梳理、辨析十分重要。
《三亚落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起始段便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的第四段做了细致的描述。如何才能让学生既能清晰地认知夕阳滑落的过程,又能感受到它的美妙绝伦,还能体悟出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那美妙绝伦的景象的呢?教学《三亚落日》的第四段时,我的具体教学步骤是:第一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落日动作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四个过程,想象成四幅图画(悬挂图、下沉图、蹦跳图、入水图)。第二步,让学生口头叙述夕阳滑落的过程,完成学生对日落过程的认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四幅图的具体句子,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下来。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夕阳滑落的美妙绝伦,感受语言的优美。第四步,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意在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文章遣词造句的匠心,体味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这样由语言而内容,由内容而语言,通过读、说、思、评,很好地完成了语言学习的过程。
三、读写结合,实现技能迁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比之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的策略也相对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向写作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改进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为指导写作提供了时间保证,还遵循了“习得写法—迁移运用”的习作训练规律。
读写的实施,关键要善于择取语言训练点。我教学《爱之链》时就择取了第一段为语言训练点。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段落作为训练点,是因为这一段的环境描写无论是对表现人物的心情,还是对表现人物的形象、品质都起到了极大的烘托作用。
如何凭借语言训练点,实施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领悟环境描写的特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景物来描写。这对人物的心情以及人物的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在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结合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句的理解,我创设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实践情境:“还是一个雪花飘落的傍晚,还是在那个乡间公路上,还是开着那辆破汽车,只是现在乔依的心境变了,他的心情不再凄凉,他变得高兴了。同样的环境,当乔依心情变化了,可以怎么写?请同学们动笔写写吧。”
这一段的原文是:“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有的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依然是那样的黄昏,依然寒风劲吹,雪花飞舞,但在乔依的眼里,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雪花像小精灵似的在他的眼前蹦跳,有的竟然飞进车里,落到他的脸上,亲吻着他的脸颊,似乎还在呢喃:“祝你好运,乔依,你会很快找到工作的……”
从写作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是富有成效的。因为,通过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来,学生不仅把握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要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为写而读,读写结合,不仅是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侧重点的转变,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此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事实上,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运用方法理解内容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因为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本是相互依存的,犹如钱币的两面,这也正是“言意”能够“兼得”的原因所在。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