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015-09-10 07:22刘水建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一题算式所学

刘水建

新一轮课程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数学常以聚敛思维为主要的训练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所教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循规蹈矩地用常规的思路和方式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文本认真对话,吃透文本,讲究方法,在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对所给的材料、信息,从多方向、多侧面、多角度,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在求异中培养

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意思就是说,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诱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倾向,点燃学生求异兴趣之火,调动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在多解中培养

一题一解是一题多解的基础,一题多解是一题一解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能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要及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从多方面分析、探究其数量关系,作出多种解答。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使他们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地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题:“全班43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比较合理?”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计算,不难得出需要8条船。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乘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认为有下列几种方案:①6×7+1;②6×6+4+3;③6×5+4×2+5;④6×4+5×3+4;⑤6×3+5×5等。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要科学地选择最佳的解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在练习中培养

练习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学生通过练习,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题:把1、4、5三个数学,每个数字只用一次,用“+”“-”“×”“÷”四种运算符号中的一种(一种连用)组成算式,最大运算结果是多少?请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算式。

一般是根据条件列出版式,然后计算结果,现在是给定了要求和运算结果,写出算式,学生经过思索,可写出:

①1×4×5=20;②5÷(1÷4)=20;③4÷(1÷5)=20等算式。

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达到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的目的,又培养和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四、在联想中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吃透教材,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在动手中培养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认识是通过活动并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方面,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正确、清晰的概念,在动作中不离不开思维。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请同学用这里的12根同样长的木棒能组成多少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大家都争先恐后要上台拼一拼。这时一个学生起来拼,并回答:“最多能组成三个正方形,是‘品’状。”他说完后,另一个学生说:“最多能组成五个正方形,是‘由’状。”当时,不少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我请大家再动手操作一下,思考探究。一个学生动手操作,把这12根木棒拼成一个正方体后,回答:“最多能组成6个正方形。”我随即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正方体的直观图,让学生感知,至此,学生个个露出微笑。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竭尽全力,细心诱发,巧妙点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一题算式所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怎么写算式
非所学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