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好有味!

2015-09-10 07:22周艳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张飞关羽三国演义

周艳红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具有极大的文学魅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三顾茅庐》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出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

学课文前就和学生们花了几周时间共读《三国演义》一书,故他们对三国历史和主要人物有所了解。班中更有几个小“三国迷”,说起三国故事头头是道,所以课堂上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一)“三”顾茅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一则有名的故事。“顾”在这里是“拜访”的意思。“茅庐”是什么?

生:茅草房子。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是谁住的茅草房子?

生:是诸葛亮。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刘备第三次前往诸葛亮住的茅庐拜访他。

生:应该是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住的茅庐拜访他。

(学生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再想想这个问题。

生:第一段写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其实前两次拜访也写到了,只是写得比较简单。所以“三顾茅庐”应是指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不是只写第三次。

(教后感:“三顾茅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教给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是最好的办法。)

(二)刘备对决诸葛亮

课文第一段写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师:刘备为什么要多次去拜访诸葛亮?

生:想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他心中为什么会有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生:我知道,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师:作为汉王室的后代,看到东汉末年王室衰微的形势,刘备想要有所作为,重振汉室。但你们知道吗,虽为王室后代,刘备当时的社会地位却是十分低下的。

生:对,刘备曾是个以贩草鞋、织草席为生的小贩。

师:身处困境但却想有所作为,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生:胸怀大志。

生:人穷志不短。

师:当时刘备无财无势,要想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需要什么?

生:最需要人才。

生:最需要能辅助自己的有本领的人。

师:所以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刘备两次前往隆中,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是什么原因呢?

生:时机不凑巧吧,诸葛亮正好不在。

生:诸葛亮不想见刘备,所以故意避开。

生:我觉得诸葛亮在,但他故意回避,想考验考验刘备是不是真心。

师:到底为什么呢?我想同学们学完全文,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如果能细读《三国演义》,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肯定会更深。

(教后感:刘备求贤若渴,而诸葛亮如一块璞玉,期待明主的发掘。刘备如何才能得到诸葛亮的尽心辅佐呢?这不就是刘备的诚心与诸葛亮的恃才之间的一场对决大战吗?)

(三)《三顾茅庐》中之“刘、关、张”

师: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当他准备第三次前往的时候,他的义弟们反应如何?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师:短短一句话就能看出人物性格。你觉得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生:很急躁。

生:很鲁莽。

师:“莽张飞”。听了张飞的话,刘备的反应如何?

生:很生气。

师:请你读一读刘备说的话。

(生读: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相对于刘备那么迫切地希望见到诸葛亮,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张飞和关羽却显得不以为意,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不以为诸葛亮有多大的本事。

生:诸葛亮虽然自称“卧龙”,但并没有显示他实力的事实,所以张飞看不起他,认为他不值得刘备再三上门求见。

师:实力尚待证明。

(指导朗读,读出张飞的鲁莽、不以为然,刘备的生气、虔诚。)

师:当诸葛亮在新野之战中用谋略大胜夏侯悖后,才得到关羽、张飞的真心拥戴。

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三十九回。

(教后感:《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是非常突出的人物,刘备的贤德、惜才,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威猛,都是为人称道的。而在“三顾茅庐”这则故事中,刘备作为主要人物,充分展现了其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特点,关、张则是次要人物。关羽基本没有出现,张飞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这一点是要把握的。当然,课外补充阅读“新野之战”章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

(四)刘备做给谁看?真睡假睡?

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充分反映了刘备去拜访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

生:文中写道:“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为什么还有半里多地,就要下马步行呢?

生:怕惊醒诸葛亮。

生:不对不对,这么远,诸葛亮肯定听不到。

生:我想刘备是不想破坏周围秀丽宜人的景致。

生:我想刘备是想告诉诸葛亮,他来是诚心诚意的。

师:你认为刘备这样做是不是给诸葛亮看的?

生:我想有可能,如果诸葛亮知道了刘备这么诚心,说不定就答应辅助他了。

生:我觉得不可能,在那么远的地方,诸葛亮怎么可能知道刘备已经来了,而特地跑去看呢?

师:既然没人看见,那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思考,教师讲爱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明白了,就像人们由衷敬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样,刘备对诸葛亮也是真真正正地佩服、尊重,他要用半里地外就下马的方式来表达这种佩服、尊重,他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他是发自内心地这样做。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出刘备的诚心?

生:刘备来到草堂,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请童子不要叫醒诸葛亮,自己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他等了多长时间?

生:先等了“半晌工夫”,后来又等了“一个时辰”。

生: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

师:耐心等候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

生:老师,我想诸葛亮是不是假装睡着来试探刘备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同学们对此有何看法?

生:我觉得诸葛亮不会是假睡,因为他并不知道刘备要来,而且刘备轻轻敲门,还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所以诸葛亮不会被吵醒。

生:我觉得有可能是装睡,一般大人不太可能睡这么长时间,而且诸葛亮中间还翻了一个身,说明他睡得不是很熟。

生:我也觉得是假睡,诸葛亮是一个名士,怎么可能睡得这么死呢?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都是经过深入思考的,都很有道理,是我们灵感的火花,智慧的结晶。

(教后感:这两次争论是课堂上的两次小高潮,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觉得有道理的都可保留,不必一棍子打死,或追求统一答案。课堂应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

猜你喜欢
张飞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去世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谦虚的铅笔
闲话关羽护嫂
A wonderful Friend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张飞因酒丧命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