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书写文化,全面开展行楷教学

2015-09-10 07:22陈佰战
考试周刊 2015年84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义务教育

陈佰战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汉字文化自然没被忽视,尤其是在当今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传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硬笔书写教育被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上亮丽地被传承和发扬着。如何有效地使汉字书写教学永葆青春,或汉字书法艺术具有持久的发展力?本文就这一方向展开有力探讨,全面铺开行楷书法教学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汉字文化 硬笔书写 行楷教学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行楷字或行书对于大部分书法家来说并不陌生,写得一手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般的行书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但对于广大的中小学学子而言显得异常陌生,我曾对我校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做过一个调查,全校145个新生了解并会书写行书的居然只有区区十个学生,因此有必要对行楷字进行广泛普及。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行楷将楷书的体势、点画变得圆转连带、变化多样。因为书写时,楷书的成分多,只是略有行书的笔意,因此叫行楷。行楷结字也很自由,字的笔画可依据不同连笔位置的需要做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书写快捷,不需停笔、顿笔更长的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取顺势,一笔带过。笔道流畅、潇洒多姿,日常生活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1]。

而自古你来,行书的集大成者莫过于书圣王羲之。唐太宗把王羲之的书法看成“尽善尽美”,并说:“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蟠龙,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也!”[2]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中硬笔书写教学又是怎样呢?我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最为具体明确。“意见”对书法教学的要求为:“一至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3]。其中“逐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让我抓到了“灵丹妙药”,以至于欣喜若狂。

“标准”相比于“意见”更见其具体详尽。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我提取了相关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此处“标准”与“意见”变“学写”为“书写”,要求更明确,概念更明了。“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教学建议”“(五)具体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联系,做到天天练。”[4]

这一部分,我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限于泉州地区),第一到第三学段在语文教学中有95%以上农村乃至城市落实得非常到位,大部分学生打下了扎实的书写功底。甚至在泉州市的大部分地区第四学段的七、八年级的硬笔书法教学中仍在极力推行正楷字的教学。

那么,这样的书法教学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和目的?“标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部分也有明确要求,在“(五)具体建议”“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中“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四阶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从“性质”到“目标内容”再到“实施建议”,一套完整科学的国家书法教学体系明白无误地摆在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可谓“天光云影共徘徊”。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机构不重视。不是。教育部在2011年8月2日《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从“总体要求”到“条件保障”,足见国之决心。

那么,现在初中乃至广大农村初中硬笔书法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现有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是否得到了真正落实?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困境又是如何?这些不得不引起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的深思。

我想从“教”与“学”两个主体性深入解读这些问题。

作为“教”的主体,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中“写字”这一点本就是良莠不齐、千差万别,“根”在哪里?在师范学校教育中。如今的师范大学或学院非常重视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植,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辅助功效,却鲜有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写字内容”和“建议”在师范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教学。他们重视师范生的书写基本功,却很少重视书写基本功中“行楷字”书写教学和实施,更没有将行楷字书写纳入师范生的评价体系中,如此师范体系怎么能达到“师范”之目的。试问,这样培养出的师范生,如何实现“标准”或“意见”之目标?因此,在校师范生扎实而可靠的行楷字书写基本功是推进“行楷字”在第四学段写字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在“意见”中“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的相关内容,诸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5]。现如今离“意见”下发已近五年时间,可“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依然存在,接受培训的书法教师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在广大地区具体实施。一味被动安排教师培训,学校却少有真正安排写字教学;更有学校领导甚至将汉字教学与美术艺术类混为一谈,根本没有真正重视“汉字书写”在教学效果和办学效果中的地位和价值,汉字书写教学陷入困境自然就顺理成章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但少有“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工作”,自然而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将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的指导变成全国轰轰烈烈搞书法,学生浑浑噩噩学书法,学生的书写质量更糟糕的恶性循环怪圈,所谓“意见”,所谓“保障”也就变成无稽之谈、一纸空文。

再说“学”,上文我说过经过第一至第三个学段的努力,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汉字书写功底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目睹过相当一部分学生书法课上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作业本或期中末试卷上却“别有洞天”的一幕幕。在我看来,他们虽有扎实的书写基本功,却少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更不用说良好的书法修养了。相信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其结果的一致性毋庸置疑: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书法课让他们欲“罢”不能,欲“拒”还迎,不得不“勉强为之”,真正喜欢书写并持之以恒的学生少之又少,怎么会有中华汉字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还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小升初,学生必须面对的是从小学的语文、数学两门课一下子跃升为语、数、英、政、史、生、地七门课程的现实,这会让他们眼花缭乱,惊慌失措;稍有清醒过来,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像大山似的压在他们略显稚嫩的肩膀上,何去何从?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残酷的应试现实反而使学生的课业雪上加霜。如果没有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书写质量大打折扣已是不争事实。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基于教与学双方之需,而且极有可能对现有教学效果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花大力气推行行楷字教学,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这些问题一直以来萦绕在教师和家长学生脑海之中,也一直深深地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学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时下正值各级政府全力“推进均衡教育发展”(教育部教基[2005]9号2005年5月25日)大好时机,“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同时,推进教师校际交流”[6]。全面扎实地开展硬笔行楷字教学也就具备了难得的契机,“借东风”顺水行“行楷字教学”之舟,时不我待。

介于以上事实和现状,我经过反复思考、摸索、实践、斟酌再三,提出了一些自认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诸君商榷。

其一,针对教师队伍特别是语文教师队伍中书法功底差、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将硬笔书写与普通话一样纳入国家标准,将之纳入国家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之中,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从业教师书法水平及修养。“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让人民教师的师范行为建立在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上;“要把学生造就出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其二,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行楷字教学,恰当而合理地运用评价体系。恕我直言,上文提到的“标准”并没有具体可执行的评价标准。省市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拿出一套既能科学管理又方便操作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使行楷字教学有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就会引起教师和学生充分的重视,行楷字教学才会扎根发芽,以至于茁壮成长,开出赏心悦目之花。因此,制订一套由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具体翔实的评价方案“法案”显得尤为迫切,这与“意见”密切吻合,扎根土壤,广施阳光雨露,行楷字教学方能蔚然成风。

第三,学校应切实有序地开展“书法教育”,分清权责。前面阐述的两个方案其实已经为行楷字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唱大戏”便是学校的职责了。学校必须为行楷字教学提供充足的课程、必需的物资配备、场所等硬件,同时要创造良好的“书香”软件,真正切实展开行楷字教学,在常规中重视对行楷字教学的监督和检验评价,将此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和评价制度中,努力为汉字书法教学添薪加火,助其一臂之力。

最后,学以致用。学生行楷字学习既是学习环境之需,又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更完成了华夏文明——书法艺术的传承。学习书写行楷字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中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的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汉字文化对个人产生的深远影响,行动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努力学習,极力传承汉字艺术为荣、为责,真正担负起汉字书法艺术文明的重责。

四、感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行楷字教学可谓“任重而道远”,一线教师,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行动起来,研究起来,实施起来,使之变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事业,汉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WMEFBCE6PI IFEVMHPF5XYZAKAJTRF-271L6P0LBGM NPXZTXUH5NFBM9O6W4FTE8Q5EP7BPKGQV5H31P7AQ_A)

[2]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3:44-45.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http://www.gov.cn/zwgk/2011-08/26/content_1933295.htm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4-28.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基[2005]9号2005年5月25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ARI8C_QJ2yLAJz1HJMyC-aOuCLHWL_zugJzaqXZXztAtAl-cJpIm1ua2eoSIVq4-9HJ5GzjOY4FWtPa_rlRMq.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义务教育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