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影 王超臣 于小光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进行积极探索。为了改变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对导语进行周密设计,学会创设教学情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使其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氛围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数学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使得课堂活泼生动,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老师把握课程理念的内涵,以学习者为本,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合作、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对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怎么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呢?
一、周密设计导语
俗语讲:万事开头难。通常,我们把复习回顾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导入内容,这样课堂气氛就不容易调动起来。然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美妙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导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习者尽快进入角色,极大程度上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引领学习者主动去实践、去探索、去求知,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在“打折销售”知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事先准备了关于商场打折营销活动的视频,在新课讲授之前播放。同学们边观看视频边展开联想,纷纷谈到自己在生活中购物的经历。此时,老师可实施提问性引导:小明父母所在的礼品店在“十一黄金周”把部分礼品先提价20%,然后再打8折销售。请你算一算,礼品店这种做法赔了还是赚了?此种未入其文、先入其情的导语方式,会引起同学们无尽的想象与求知欲,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是学习者智慧的发源地,因此老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融于情境中,将同学们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而帮助学习者理解、掌握知识,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使其解决问题、探求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比如,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老师发给同学们一张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下,对问题情境进行设置: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能够画几个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当学习者已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尚没有被学习者发现的时候,老师通过直观的问题情境与具体实验的设置,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主动参与
青少年正处于形成独立思维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比较喜欢对知识进行主动获得。因此,教師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这个特点,避免出现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拒绝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认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引导学习者主动获取学习知识,拓宽学习者的视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使其养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只有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才可以使课堂生动、精彩。新课程改革确定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学习者是课堂的真正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引导,让同学们自主尝试、自主探索。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能够使思维激活起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学习者死记硬背的学习。“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比较差,精彩的课堂更无从谈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者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学习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其而言,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享受,学生会愈学愈想学、愈爱学,有兴趣地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学习者的需求与兴趣出发,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者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合作的能力。此种学习方式中,学习者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己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闫桂琴.中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30-53.
[2]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2(4):105.
[3]徐伟祥.我的课堂多精彩——初中数学课例及评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
[4]刘徽.改进数学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8.
[5]何忠贤,彭伟强.高效课堂教学与数学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