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玲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鲜明的互动生成性、学生主体性、表达与阅读共生性,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和实际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时,应当加强阶段式讲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批注氛围并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教学课堂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降低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可以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阐述
(一)批注式阅读的含义
批注式阅读,其实就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和注释,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换句话来说,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思考和分析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语言特点、结构层次、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书面语言进行评写或注释。批注的形式包括夹批、旁批以及眉批。将批注式阅读应用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展现出文章的丰富内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批注式阅读的特点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动生成性。互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进行反映,而批注式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对话,在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能够相互启发,并不断生成新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实现对知识的纵深理解。二是学生主体性。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对话式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作为批注式阅读的主体,其能够对文本的价值进行主动探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同时学生能够与文本直接对话,从中获得感悟,并主动表达出来,而不是被动机械地将其记忆。三是表达与阅读共生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表达则是阅读的延伸和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阅读学习中进行批注,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文本,还能有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批注式阅读方法
(一)阶段式讲解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时,应将具体的使用方法告知给学生,并提出明确的批注要求。不同时段的同一文章,其批注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必须明确其批注的内容,如《荷塘月色》这一课文,教师可分为课前预习、课时重点讲解以及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由于《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该文章进行品读,对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语句加以圈画,并进行评点批注。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在对该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课堂讲解时,可要求学生将该段中描写的荷塘景物进行批注,概括出景物的特征,并讨论分析作者使用的表现手法。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指明方向,使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此外,在课后拓展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如:作者着重描写荷塘景色,仅仅是为了躲避烦恼吗?如果不是,请说明问题。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结合收集相关的补充资料,将自己的理解加以评写。这样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拓展自身的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批注氛围
学生在批注文章的内容时,往往多是分散批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但是由于部分教材文章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生批注的主动性,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出发,合理布置批注的任务,并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此外,部分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学生往往难以全部理解,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批注氛围,对内容进行动情描述,引发学生的共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为例,由于文章的趣味性不强,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事先确定相关的语句,让学生对其进行批注。如文章中“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一句,表明马克思遗容安详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悲痛。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其简洁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批注,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三)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感悟为基础,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在学生的自主批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段落进行随机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解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身的见解和感悟。如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由于教材内容涉及到二战历史史实,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结合历史知识进行自由批注,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体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批注式阅读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难以及时有效完成写作的任务,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足。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进行批注。学生可以对优美的句式进行标注和感悟,长此以往则会增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二)有利于阅读课堂教学的互动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重视答案的标准化,文章理解答案单一化,学生缺乏自我理解和发挥的空间,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重视文章语句、思想和结构的单向讲解,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实效性低下。而将批注式阅读有效运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便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不仅可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还能够将其推广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阅读范围拓展,有效查看学生对批注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加以巩固和迁移,开阔自身的思维,提高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体来说,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阶段式讲解,营造良好的批注氛围,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长,叶波.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基于语文阅读方法培养的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2).
[2]赖尉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批注式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12,(21).
[3]杜少凡,倪岗.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代意义及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2012,(02).
[4]王田.浅评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文教资料,2013,(10).
[5]杨江.探讨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中学时代,2014,(06).
[6]刘艳,杨智勇.批注式指导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5,(04).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