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言语形式”,落实“言语实践”

2015-09-10 07:22张敏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言语形式夹竹桃意蕴

张敏芳

《夹竹桃》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意蕴深厚的散文。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以清新深邃的笔触、洗练优美的语言,充分运用想象、对比、反衬等多种表达方式,赞扬了夹竹桃顽强不屈的韧性,展现了其“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失睿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本着对语文“言语性”的认知来审视其教学价值,笔者认为,“言语形式”的聚焦和“言语实践”的落实应是课堂的主轴。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文本解读视角的整体观照

语文课程以言语性定位,呈现出的是一种以言语表现形式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理念。由此可知,以表达为本位追究,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价值所在。

有了这样的落点,对于《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价值就会洞透。首先,在文本的解读上就绝不能仅停留在“这样的韧性”和“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等问题上,而应重点关注文体特征、行文思路、言语结构、文法布局等,然后,才是因势利导地选择教学策略。从文本解读视角进行整体观照,不难发现以下层面的聚焦点。第一,文体特征。文章用散文特有的清新淡雅、朴实白然的风格将读者带人美妙的境界之中,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由表及里,托物抒情,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良好凭借。第二,语言魅力。本文应是典型的名家名篇,其语言的魅力值得涵泳。文章字里行间,处处蕴藏着季羡林老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情趣,文字的张力处处可见。教师要用心地把它们看在眼里,留在指尖,带领学生反复揣摩、品味。第三,文法布局。对比反衬、虚实相生、正面刻画等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有了层次、厚度。“这样的韧性”和“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等人文内涵的诠释是如何通过篇章的布局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涵泳,去内化。

如何让文本的独特价值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加以突显?一句话,要千方百计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千方百计地指引学生在以“说、写”为主体的听、读、思、悟、品、析这样立体化的学习进程中实现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落实“言语实践”——在教学策略层面的循序潜行

落实“言语实践”,就是要关注文本在实践、运用层面的独特之处。

第一,“词组群”的鲜明对比:积累语言,建构形象,体悟写法。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对“家中花”和“夹竹桃”的个性描写,对相关词语进行聚焦,用两组词语构成对比鲜明的“词组群”,引导学生进行有梯度的对比朗读、感悟。在强烈的对比辨析中,学生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独特理解的“夹竹桃形象”。这样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圆融的,而对这一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另外,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这种对比既能使学生习得基本的词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清晰感知文章巧妙的写法,感知“点”上的景组合成“面”上的环境,感知文本核心“爱上了夹竹桃”背后通过对比反衬而形成的强烈的情感铺垫。

第二,“双重否定”的匠心独运:揣摩言意,辨析表达,触摸情感。

季先生的遣词造句极其考究,他的文字质朴但却匠心独运。文中值得细细品味的妙词佳句俯拾即是。“无不”与“无……不”这两组双重否定句的精妙表达,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其强烈的语气背后极为丰厚的精神价值。而这个时候,教学不应止步。告诉学生:“‘无不’这样的一个词语却能让我们看到夹竹桃的风骨、韧劲。这真是了不起的表达!”至此,学生的视野便悄无声息地被引向言语表达的奥妙之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揣摩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愉悦之感。我们常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此自然地黏合、交融,体现的是真正的“语文之道”。

第三,“然而”的上下串联:洞察联系,透析反衬,揣摩内心。

文中,作者不惜笔墨,对一年三季“家中花”盛开时万紫千红的醉人景象进行细致描摹,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层次之间,靠一个“然而”实现了语义和情感的转承。瞻前顾后,小小的“然而”妙趣横生。它既是对“家中花”美中不足的叹惋,又是对夹竹桃韧劲十足、引起幻想的牵念,结构上更实现了主题段落的联结。教学中,则可以循着这样的教学步骤前进:首先,辨析“然而”一词后面的逗号能否去掉;然后追问:“要写夹竹桃,为何用很多笔墨来描写院子里常见的花呢?”启发思考,季老到底想要通过“然而”来表达内心怎样独特的情感呢;最后,水到渠成地进行小结点拨。这样的几个回合,串起的是这“笔锋一转”处的动人心弦,是语言文字的和谐整体,更是学生品读文字、品识内涵的真实过程。

总之,以“表达”为本位追求,努力而机敏地开掘有效的教学价值,才能找到“言语实践”可以依循的最佳路径,探幽索隐,聆听到学生言语智慧和言语个性拔节声。

猜你喜欢
言语形式夹竹桃意蕴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丰富言语实践活动 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浅谈叙事性作品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言语习得,阅读教学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