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龙
摘 要: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文章探究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 学困生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转化措施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首先表现为兴趣匮乏、情绪急躁等,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其次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对,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较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且依赖心理强,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二)外部原因。
在出现暂时的学习困难时,由于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上的过失,给学生造成不应有的压力,如强制、挖苦、讽刺等,都会使这些学生“雪上加霜”。具体有以下几点: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为了让学困生早日脱贫,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除了要认真贯彻课堂常规外,根据学困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树立正确对待学困生的观点。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不是什么都很差,也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为此不要歧视学困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学困生,公平对等学困生,要把机会留给学困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接一班新生,为了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尽力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小点也大加表扬,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给他们树立威信,给他们面子,让他们找回我不比别人差的感觉。
(三)巧妙给爱。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学困生谈心,用心灵的温暖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们,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充满着热情。
(四)课堂关注。
对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而要逐步提高。每节课我有意识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习题,他们一旦举手我就先叫,一旦表现不错我就表扬鼓励。即使做错了,我只是指出错误,绝不批评,更不指责、挖苦,也不允许其他同学讽刺,他们的作业一旦完成,我就当面批改,稍微有进步,我就在上面写“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并告诫他们贵在坚持。他们的作业成绩或者练习写得好、整齐,我还特意在全班展览。向优生学习,使他们有我比优生还能行的感觉,明确我还要再努力的目标。
(五)观察了解,对症下药。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针对各种学困生的情况,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帮助他们耐心辅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因材施教。
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够得着”,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其积极向上。
(七)紧抓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教育好学生。
(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反复抓,抓反复”的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三、结语
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尽管他们的人数不是很多,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唯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就会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晓娟.“解救”学困生的四个智囊[J].中学教学参考,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