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琳
摘 要: 新《纲要》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正是幼儿美术教育之所在。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有革新、创造、审美的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技能培养 情感教育
如何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乱涂、乱画、撕纸、揉泥、印章是幼儿最喜欢的事,幼儿手中只要有一块泥或一张纸,就会百玩不厌。为了唤起幼儿的绘画兴趣,把幼儿撕成的、捏成的“作品”组合成一幅画儿粘贴在一张画纸上,使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不仅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还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提高幼儿绘画技能,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绘画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
长期以来,幼儿绘画活动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如许多幼儿园的绘画活动通常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然后幼儿照葫芦画瓢。这种方式容易阻碍幼儿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许多家长和老师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对幼儿绘画活动认识不足,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把创造性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训练,使幼儿被动服从和模仿,丧失自信心和对绘画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因此,老师或家长辅导孩子绘画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代替者、挑剔者。
二、幼儿美术与幼儿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生来就喜欢的,幼儿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适用。就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由于年龄小,手部小肌肉还未完全发展,一开始只把美术当做一种游戏,无目的地乱涂,这时如果给幼儿一本正经地上课,提出要求,往往使幼儿失去兴趣,针对以上特点,我采用以游戏为主导的方式,如线条练习中,让幼儿学农民伯伯帮他们的小鸡做篱笆,教师:“今天,农民伯伯养了很多小鸡,可是小鸡不听话,老是要乱跑,如果跑出去很容易被大灰狼吃掉,于是,想请小朋友帮助老伯伯编一些篱笆,挡住小鸡,幼儿兴趣十足。同样,色彩对幼儿是非常奇妙和具有吸引力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也有一些幼儿对某些形象施以固有色,如画大熊猫用黑白两色,树叶用绿色等,这都是幼儿进行色彩探索的一种表现和用色上呈现出的个人风格,他们的画虽然幼拙,却妙趣横生,因此,应启发和引导幼儿绘画,巩固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画画像游戏那样自由发挥,在不断创作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美术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美术活动中结合情感教育,不但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而且有助于幼儿意志、性格培养,如小班画波浪中,首先创设富有感情及吸引力强的游戏情境,教师出示一个生日蛋糕:谁要过生日了啊?喔!原来,小猴的妈妈要过生日了,你们看小猴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啊?幼儿:不开心。教师:让我们看看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原来,小猴想送一个妈妈最喜欢吃的大麻花,可是,他又不会做,小猴非常懊恼,想请小朋友一起帮助这可爱的小猴,此时再引出课题:“帮小猴做生日礼物,”并让幼儿伴随着语言“划上划下”。在作业纸上让幼儿带着帮小猴制作生日礼物的情感作画,幼儿感情很投入,画得很认真,直到放学回家前,还一再问老师;“我给小猴画的生日礼物呢?”成功的喜悦、纯真的感情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主动要求“我要画画”。
四、在绘画中激发幼儿想与说的能力
活动前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鼓励幼儿画画前大胆表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画后能解说自己的画,让幼儿逐步了解一幅好的画与画画前的想象与画画后的“说”画是分不开的,为他们从无意识的涂鸦阶段过渡到有意识的创作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在“说画”过程中培养大胆构图能力。活动后的“说画”还包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评价时鼓励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引导幼儿在欣赏、评价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说”(语言)是“想”(思维)的外部表现,但幼儿的思维能力更侧重于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的能力,幼儿具有不被常规约束的丰富想象力,经过引导就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给的题目和提问都应具有启发性。“想”画使幼儿积极、主动加入绘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童心、童趣从笔端表露出来。
综上可见,学前幼儿美术活动与他们各方面都是分不开的,教师不要一味追求画得像还是不像,主要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愉快的、投入的,教师不要过分挑剔。只要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做到敢想、敢画,就是真正的儿童画。
参考文献:
[1]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刊物,2001.
[3]中国幼教研究权威期刊,2006.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