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倩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发现语言美,感受语言美,领悟语言魅力的重要时间段。当下,初中生的散文鉴赏和审美能力不足,现代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给出具体散文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代散文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和教育改革体制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散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现代散文是一种抒发情感、色彩浓厚、题材丰富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多是散文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探讨恰当的散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散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共鸣不足
通常来说,散文教学需要教师将情感作为纽带,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体会散文中的丰富情感和朴实的文字。但是,现阶段部分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在进行文章结构和线索梳理的情况下,强行给学生灌注一些文章主题或者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换言之,教师对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而单纯构建情境教学,或者是从演示教学中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想法。在日常情境教学中,导致的结果便是教师学生很难和文章形成共鸣。
(二)感悟欠缺
没有良好的共鸣,亦很难对文章进行感悟。散文是一种“美文”,亦是一种情感宣泄、语言魅力的展现,需要读者从中感悟人生、体会生活。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文章共鸣,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很少进行感悟。而且,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往往是将重难点突出,其他内容一带而过。
二、优化初中散文教学的策略
(一)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散文的兴趣,教师需要运用独特有趣的教学方法把散文所抒发的感情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叙性散文是一项重点,也是一块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教学效果的强化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感受情境再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记叙性散文的真正内涵。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中的《绿》一课时,这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带有作者感觉和观察体验的散文。教师在介绍课文总体结构之前,先用平淡语气中带有强烈情感语调色彩给学生介绍《绿》这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散文风格、作者生平事件,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句带领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感情。如:怎样理解“可爱的,我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这句话的涵义,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鉴赏文章的字、词、句、段,还让学生置身散文字里行间的情景之中体会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以欣赏散文态度领悟情感
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表达作者的感悟。首先,学生要抱着欣赏的态度阅读课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文章故事,最后教师通过“联想法教学”让学生领悟生活哲理。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对文章的感悟。但是有些感悟是正确的,有些感悟却需要教师引导。这也是情境教学的关键之处,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对情境教学的升华。让学生主动想,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升华情境,让学生在说出感悟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关于人生体验的课文《散步》,作者把整个模块分为十个小部分:散步的时间、散步的地点、散步的人物、散步过程中发生事件、谁来解决分歧(我)、为什么我要解决分歧、我要怎么去解决分歧、最后我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选择了小路。学生在阅读之前以“为什么我要来解决分歧?”作为出发点,把握情节,整体感知;浏览完课文,教师就让学生复述出每个大段讲述了什么,分析结构主旨;在学生理解分析完文章整个思路结构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会解决跟父母之间的分歧,从相处磨合过程中感受亲情,体会家的幸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以散步形式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
三、结语
现代散文以其独特的情感语言魅力存在于语文文学中,在初中教学中优化现代散文教学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散文乐趣,领悟散文语言魅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教学目的。但是从初中现代教学现状看,其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散文的过程中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欧茂华.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2]李淑琴.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
[3]王伟雄.初中散文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