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15-09-10 23:52王彩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学模式

王彩

【摘要】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尝试,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以及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新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新闻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闻采编与制作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知识库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172所。与高职类其他技能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相比,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问题上,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难度比较大。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新闻采编与制作”和“新闻实践教学”的学术趋势进行搜索得出右图: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已发表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

1、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研究一直沿用本科新闻教学模式的思路,没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新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更多集中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研究,即便有部分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研究,也只是对本科教学模式的复制和照搬,较少结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这往往会造成一种现象——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趋同,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毫无优势可言,理论比不过本科生,而操作能力又不是很突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大大减弱。

2、对于新闻实践性教学的探讨,较多集中在个别课程的创新上,而较少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

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跨专业,尤其是现在新媒体的出现,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的媒体人,采写编播摄录网样样能行,对于高职新闻教育来说,迫切需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应社会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对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情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或名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已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艺术类相关专业开展得风生水起,不少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和教师在研究和探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优势和意义,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建议。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目前大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还占有较大比例。对于一些较早尝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高校来说,已经陆陆续续进入了应用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多集中于艺术类相关专业,而新闻相关专业很少有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笔者通过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新闻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只有大约10篇左右,这10篇论文中,约有80%是针对个别业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新闻采访、新闻摄影等。因此,对于整个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和必要。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可行性

首先,国内外关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艺术类相关专业,包括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传媒类专业的工作室模式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其次,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我国的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些私营的传媒公司、工作室、自媒体等大量涌现,这也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和现实依据。

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尝试与经验总结

1、试点

笔者在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以新闻编辑这门课程为试点,组织学生成立了“夏花”编辑部,从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全部由学生来承担,教师只是扮演顾问的角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把握大的方向。在试点过程中,侧重在平面媒体也就是报纸的出版上。根据自愿的原则,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6个人。这6个小组又分别组成2个大组,每个大组由3个小组构成。两大组分别成立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其中一个小组担任),负责整份报纸的策划和设计;剩余2个小组内部进行责任编辑、版式设计、校对等分工。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学习任务,每周出一份报纸,两大组轮流来出。每份报纸四个版面,每两个版面由一个小组负责。编委会由各个小组轮流担任,负责本期报纸的总体策划和工作分配。各个小组成员相对固定,职务同样采用轮流制,这样的课堂设计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有效的空间和机会;而采用轮流制,有利于使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在这样的编辑部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规定的编辑任务,从而形成并积累一定的编辑经验,包括具体的稿件修改、标题制作、组版、版面设计等编辑技能,也包括在此过程中对编辑知识的理解消化,自身其他知识的加入和使用,还包括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投入的情感、与同伴合作过程。两个编辑部实际上就是两个模拟的小型报社,编辑部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报纸的制作,去体验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从而学以致用。两个编委会会定期召开交流分享会议,对上期报纸进行评报,并对下一期的内容进行策划和讨论。

2、实施及效果

通过本次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夏花”编辑部的职能,成立“夏花”新闻工作室,把原来的编辑部改为采编部,增加了摄影部、视频制作部、新媒体部等部门,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衔接,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由不同老师进行指导。另外在出版报纸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个别学生也在尝试自媒体。几个部门共同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传媒公司,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上班,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适应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采编部主要负责报纸的出版,采用周报的形式,每期四个版面,主要面向学生免费向学生宿舍投递;微博平台主要以发布学生制作的视频内容为主,包括宣传片、微电影、新闻资讯类节目等;微信公众号主要借助网络技术,做针对班级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夏花”工作室除了有自己的内容发布平台,还与学校的新闻中心、团委等部门合作,为相关部门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服务。另外,视频制作部还承接了学校各系部的微课录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工作室在各个年级分别做了不同的尝试,2012级实践中以出版报纸为主,2013级以视频播出为主,2014级尝试在做微信平台。总体来看,效果还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也在尝试将不同的课程按项目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出版了报纸,制作了微电影、音乐MV、广告宣传片等视频节目,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也完成了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目前2013级部分学生一出去实习就担当了重任,很快的适应了工作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有了在学校的团队合作,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比较强。

3、经验总结

(1)工作室采取“以老带新,新老更替”的方式进行运作

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第三年外出实习,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一入校就有机会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纳新基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愿,这主要是那些对新闻有一定兴趣和较高热情的同学;还有一种是推荐选拔,教师通过摸底调查,推荐一些人文素养较高,有一定实力和功底的学生参与到工作室中来,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了大二,要求全班进入工作室,那些较早进入工作室的同学会成为主力,其他同学通过一年的专业接触和耳濡目染,参与性也有所提高。每一届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完成了由“浅”入“深”、由“生”到“熟”的蜕变,毕业实习时已基本能够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业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2)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积极性来源于成就感,工作室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如作品参赛,教师引进一些比赛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推荐优秀作品给举办单位,从实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再比如,工作室自己举办颁奖晚会,走红毯,请嘉宾,设立“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配乐”等诸多奖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也拿出了很有分量的作品。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大部分还是由“学校”到“学校”,虽然也有在媒体工作的短期经验,但还是稍显不足。教师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常规教学,锻炼的机会较少,时间较短,且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媒体的兼职教师引进力度不够,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加强。

2、课程开发不够成熟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本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感觉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课程很好的融合到工作任务中来,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工作。

3、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来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动手能力较强,人文素养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新闻作品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内涵不够。同时,笔者所在学校实行“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时间,而他们又偏爱动手,只有较少的同学会在课外学习或看书,这就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个短板。□

【基金项目: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JY20130311;2015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广东省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5-B-B157】

参考文献

①刘娜、王花,《多媒体技术专业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4(21):59-61

②尚彩云,《高职影像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皖谯影像工作室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6-28

③范晓娜,《新闻工作室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企业导报》,2012(12):207-208

④韩镁,《新闻传播实验室教改尝试与思考——以“摄影设计”实验项目开发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9-121

(作者: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